我们中国人今天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 。中国一名,在古代虽然常常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含义,但它是中国人自己创设的一个名字,这一点却很明白 。确定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专名,实际上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古代的中国人不常使用中国这个专名来称中国,有时只是用作一般的泛称 。外国人称中国则有他们自己的叫法 。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和我们发生接触、文化交流最频繁、文献记载保留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印度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词 。整个词在汉译佛经中很常见,音译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 。这些佛经的原文,当然多数是当时或更早时在印度写成的 。除此之外,在现在所能看到的印度其他古文献中,如两部著名的大型史诗《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和《罗摩衍那》(Rāmāyana),还有著名的政治及社会伦理著作《摩奴法论》(Manusmrti)以及《利论》(Arthaāstra)中,都提到了Cīna这个名字 。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此处无法细论,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大致可以肯定是在公元前4至3世纪 。
从梵文的Cīna一词,便衍生出今天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称呼中国的专名:波斯文的Chīn,阿拉伯文的Sīn,拉丁文的Sinae,英文的China,法文的Chine,德文的China,意大利文的Cina,以及其他等等 。日文因为能够借用汉字,有时就直接使用“支那”这个译音字 。
【涨姿势!古代世界各国都怎么称呼中国?】古代印度人,又常在Cīna一词前再加上mahā一词,成为Mahācīna,音译“摩诃至那”,意思是“大至那”或者“伟大的至那”,其中往往也有表示对中国尊崇的意思 。也有的在Cīna后面加上sthāna一词,成为Cīnasthāna,佛经与中国史书里译作“真旦”“振旦”“震旦”或者“摩诃震旦”,意思是“支那国”或“伟大的支那国”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梁启超为他取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汉名“竺震旦”,就取义于此 。
Cīna一词的来源,近代的学者做了许多探究和讨论,有的说这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即后来统一中国的秦朝的“秦”字的译音,也有的说是“荆”字的译音,又有的说是“锦”字的译音,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 。现在多数人比较接受“秦”字的说法 。综合印度及中国的史籍、汉译佛经中的材料来看,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唐代初年,中国和尚玄奘到印度,见到印度的一位国王戒日王 。戒日王问到玄奘“摩诃至那国”,玄奘回答说:“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 。”(《大唐西域记》卷五)可谓正中鹄的 。至于说Cīna是“思维”义,只是古代个别中国和尚提出的说法,虽然事出有因,但完全不对 。那是因为他们对梵文半通不通而导致的误解 。
据另一位也是在唐代去印度求法的中国和尚义净的记载,当时在印度似乎还有把中国或中国的首都称作Devaputra的,音译是“提婆弗呾罗”,意思是“天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但在印度方面,还没有找到直接的对应材料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在古代以精美的丝织品闻名于西方 。因此,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著作中有的就把中国称作 Serica,意思是“丝国”,称中国人是Seres,中国的首都是Sera,现代的汉译“赛里斯”“赛拉” 。但这没有像Cīna这个词一样成为通名 。
应该说明的是,在古代,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接触、交流是依地域的远近、时代的先后而由近及远,由少渐多,由模糊的传闻而逐渐成为比较详实的知识的 。这个特点也反映在他们对中国的称呼及其实际定义的变化上 。比如Cīna一名,一般来说就是指中国,但从古梵文文献(佛教的和非佛教的)中使用这一名词的上下文看,有时可能只是指今天中国西北的某一地区 。如在《罗摩衍那》中,除了Cīna以外,还有Paramacīna,意思是“更远的”或“极东”的至那 。有人认为,后者才算是中国本部 。其他文献里也有类似的例子 。
- 揭秘:中国古代拥有皇室血统的十个姓氏
- 揭秘古代男子哄追美女的六大绝招!
- 揭秘古代女子惊艳的化妆技术;腹有诗书气自华
- 中国古代冷兵器之铜戈:古代战争曾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古代战争中真的有两军武将先PK吗?
- 解密古代女钱:传说妇女佩带后可以生女儿
- 揭秘古代的机关大院:县衙中住的不止县官一家
- 探索古代月嫂:除了喂养孩子还要做这种事!
- 春来发明的竟然是由这亡国之君临死前发明的
- 古代大战直接把城门堵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派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