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又一个深夜 。一阵又一阵,一段又一段,从酒楼、茶馆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传入深宫,传到仁宗的耳畔 。仁宗不禁问宫人:这是何处作乐?当宫人告诉他说这是民间酒楼作乐,仁宗不由感叹起自己在宫中冷冷清清,羡慕起高墙外面的夜市生活来了……
这是出自《北窗炙鞣录》的记叙,如果将这条史料放在整个古代城市生活史中去考察,就会发现这条史料是很珍贵,很有用的 。因为皇帝羡慕城市夜生活,在宋代以前还未有过这样的记录,在宋代以后也不多见 。根据史家的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最早的夜市出现在唐代的中晚期,其依据是当时的一些文人的诗作里,出现过这样的句子: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
类似这样的描写,还可以搜罗出一些来,但数量不会太多 。依笔者之见,这种夜市即使有,也是极其有限度的,因为唐政府有规定:城、坊、市门必须在日头一落就关闭,城市里面普遍夜禁,连燃烛张灯也有限制,若有违犯,要受到处罚 。或者说,唐代的夜市只出现在少数的商业繁盛区,而且多限于供达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 。它与宋代城市那种真正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相比,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
宋代夜市以服务业为胜
宋代市民的夜市生活较之前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人们经常提起“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一夜市现象,还被小说家予以剪裁,写成了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死而复生的痴情女子周胜仙,在夜深之时,到灯火齐明的樊楼上去寻找开这樊楼酒店的范二郎 。小说家以“樊楼灯火”为创作背景,足见夜市生活在市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
以东京马行街夜市为例,这条街长达数十里,街上遍布铺席商店,还夹杂官员宅舍,从而形成坊巷市肆有机结合的新格局 。用宋代文学家孟元老的话来说,这里的夜市“比州桥又盛百倍”,其繁华热闹可想而知,以至于在马行街的夜市上,车马拥挤,人不能驻足 。具有百余万人口的东京,大概会有上万上十万或更多的市民到这里逛夜市 。
那又明又亮的灯火,足可以照天,可以将长达数十里的马行街辉映得如同白昼一般 。即使夏日,整个天下都苦于蚊蚋,可是蚊蚋由于恶油,却在马行街的夜市上绝了迹 。怪不得大文豪苏轼满怀感慨地写道:“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此中流露出对马行街夜市的深深怀念 。这是因为马行街上的夜市是以服务性行业为胜的,以苏轼的身份,他当然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上乘的服务 。
由此而推及其他市民,无论是何等身份,出于什么缘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只要需要,只要付出酬劳,都可以在夜市上找到适合自己情趣和嗜好的消遣方式,这是宋代城市夜市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如北山子茶坊,内建一“仙洞”、一“仙桥”,吸引得仕女结伴来此夜游吃茶 。又如有一官吏深夜回家,碍于路远,便到市桥赁得一马;此时已是二更,但赁马者服务极为周到,牵马送至家门 。还如许多提瓶卖茶的小贩,为了等待深夜才能归来的官府衙门人员,竟整个夜晚在市场上守候着 。
【华夏文明的最高峰宋朝:皇帝都羡慕百姓夜生活】
- 后宫秘史:古代帝王后妃腐败至极的出恭流程
- 《红楼梦》中的秘密:红楼梦的一姓一名有何蹊跷
- 金庸笔下的十大人生奇遇:张无忌奇遇才排第八
-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人物形象:各式各样的侠客
- 揭秘:女皇武则天quo;少女怀情诗quo;究竟为谁写的?
- 烧饼歌:明代开国谋臣刘基对时局发展的惊人预言
- 鲁迅家族恩怨:周作人曾恶语讽刺鲁迅的爱情婚姻
- 闽南盛产的水果 闽南盛产的水果有哪些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都有啥
- 本该是中国流放的罪犯,韩国人却把他当祖宗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