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特工团,令人难以应付的部队,解放军把他们打成收尸队

当越军终于弄清楚现在防守在扣林山上的是他们打过多年交道、令人头痛的老对手时,对疯狂炮击所能产生的效果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虑 。
他们改变了策略和战术,除仍不时用炮火对扣林山阵地乱轰一阵之外,还特意把他们引以为豪的“军中骄子”——特工部队调到了扣林山,企图挽回一点面子 。
越军特工部队全称为“特种精锐战斗工作部”,正式创建于1964年,是在抗法、抗美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支“高度运用游击战术”的特种部队 。当年,美国曾吃过这支部队的苦头,惊恐地称它为B52 。
的确,这是一支十分油滑、狡诈的,令人难以应付的部队 。
其成员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的游击战能力训练 。他们单兵战术全面,战斗协同纯熟,作战经验丰富,善于独立活动,战术严,十分强调“秘密渗透、力避纠纷,出其不意,速战速决”,并在战斗之后能非常迅速、巧妙、有序地撤走 。
越军特工部队的这些看家本领,按说,并非什么新鲜玩艺儿,内容都是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及我军近代革命战争中“窃取”的 。然而,当越军特工人民把这些战术使用于扣林山地区时,就不能不对我军构成一定的威胁 。
扣林山地区属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这是越军特工最熟悉的战斗生活环境 。
我军在明处,越军特工在暗处,空间上我军处于不利位置 。
他们是瞅机会进攻,我军得时时设防,时间上不占有主动 。
越军特工人员正是依仗这些有利因素,对我扣林山阵地进行了一连串的试探性偷袭 。有好几次他们曾趁着夜色浓雾,一直摸到我军阵地前数十米甚至数米地方,企图捞一把就溜,幸亏我军哨兵及时发现,他们的阴谋才未得逞 。
针对越军特工部队的作战特点,在前指机关的具体帮助指导下,部队进一步加强了阵地管理,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一线阵地上采取明哨与暗哨结合,固定哨与流动哨结合;火器配置上长短结合、远近结合,工事上真假结合等方法,严防特工的袭扰;同时,也为防止暴露阵地情况,明确规定,情况不明不开枪,不在有效射程内不开枪,不打则罢,打则必打敌要害之处 。
10月10日晚,细雨笼罩了整个扣林山,驻守在某高地的六班战士何繁荣接了岗 。他披着雨衣,顺着战壕来回巡视,警惕地注视着一切可疑的地方 。凌晨1点左右,他发现阵地前方约400米的茅草中突然闪了一下微弱的亮光,紧接着,在其左侧又闪了一次!
何繁荣立刻警觉起来 。是萤火虫?不是,虽说扣林山萤火虫极多,但在雨夜中出来活动的极少 。是磷火?电不像!磷火通常是青蓝色,而刚才闪过的亮光却是略带暗黄!
何繁荣报告了班长谢庭亮 。谢庭亮起身摸到战壕边仔细观察,在又一次一闪而过的亮光中断明:这是越军特工人民使用的微光电筒发出的光亮 。谢庭亮通知全班同志迅速奔赴各自的战斗位置,不准发出任何声音,作好反偷袭准备 。越军特工人员一边排雷,一边向高地推进 。当他们摸到阵地前100多米的地方时,再没了动静 。两个小时过去了,越军特工一动不动隐蔽在荒草中 。他们在窥测,在观察,在看我阵地上有何反应,是否发现了他们 。六班的同志们电同样一动不动地守在各自的位置上,任凭细雨湿透了衣服,晚风吹得四肢冰凉 。
大家未发出一点声响,静观敌动静 。这是敌我双方一场毅力和智慧的小小较量 。4时30分左右,越军见我一切如常,立即迅速向六班阵地开始运动 。爬在最前面的两名越军特工只穿着一条绿色的裤衩,浑身上下包括脸部全部涂上了一层伪装色,绿黄相杂,横涂竖抹,形象颇为可怕,如同两名出没于旷野的野鬼 。10分钟后,这两名特工摸到了第一道战壕边,用随身携带的破坏钳将铁丝网轻轻剪断,、一前一后进了战壕,他们紧张地四下窥探了一下,确认没有危险,于是向跟在后面的同伙发出了一个安全信号,两人则继续向第二道战壕摸来 。就在他们刚刚爬到第二道战壕边沿时,一串火舌从距他们不到3米的地方猛烈扫来,这两名特工惨叫一声,一头栽倒在第一道战壕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