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汉献帝自愿让位是谁给出的谋划?

其实,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回中,曹丕对于禅让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现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出戏的开头,借鉴了王莽篡汉的手法,先是凤凰麒麟黄龙这些所谓的祥瑞出现,然后编造“谶讳”之语,“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 。汉字很适合编造此类的鬼话,任何一个字都能拆开来,并且依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拆法 。接下来,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 。禅让要心甘情愿,顺理成章,正大光明,那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不负汉献帝的重托,曹丕才万分无奈地挑起了这幅重担 。要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对演员的实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不过,不用担心 。台前幕后的演员们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主分忧解难 。
首先得有跑龙套的,干脏活累活 。华歆就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模范,他是曹丕篡汉的急先锋,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 。他不怕当世,更不怕后世的谩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骂去吧!华歆去逼汉献帝“效尧舜之道”,他威胁汉献帝,不识时务恐遭不测 。汉献帝拂袖而起,王朗赶紧给华歆使眼色 。华歆立刻心领神会,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凶神恶煞般地说,“许与不许”你早点给个话!禅让完成后,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警告汉献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乱说乱动 。华歆并非不知道这活很脏,但他的整个行动,无耻果敢,一气呵成,说明他不是被动的,而是勇挑“脏担” 。当然,如果曹丕授意华歆去威逼汉献帝,估计华歆也没别的选择 。也许,华歆早已料到这一层,所以,干脆争取主动 。《三国演义》写尽了禅让的虚伪,但是,只有华歆是本色演出,是真实的,因为他最无耻 。这是一个真实的华歆,是这出戏中的一条指哪往哪咬的狗 。
汉献帝无奈,只好“自愿”让位 。曹丕听说后,以为戏到此落幕了,“大喜”,便要接受 。司马懿阻止说,还不行,虽然诏书已经到了,但是您还应该“上表谦天位,以绝天下之谤 。”演戏就认认真真地演,不是没有用的,为的是“绝天下之谤”,就是天下人明知禅让是巧取豪夺,然而却无法挑他的理儿 。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说自己德行不够,请汉献帝“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汉献帝又一次“相让”,有了上一次司马懿的点拔,曹丕“欣喜”之余,心里很不踏实,对贾诩说怕被后人冠以篡窃恶名 。贾诩的办法是把暗箱操作的事情,放到大庭广众下,完全透明,在文武百官面前,让汉献帝亲自捧着玉玺献给曹丕 。这样就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了,大家都看到了,这江山是人家非要给,不要都不行,看谁还敢说篡窃 。
【三国史上汉献帝自愿让位是谁给出的谋划?】至此,禅让完美谢幕了 。在这个过程中,曹丕表现很幼稚,容易急躁盲动,沉不住气,幸亏由司马懿和贾诩两位政治高手操纵着 。司马懿和贾诩处在幕后,干的是干净活 。他俩虽然出场不多,但总在关键的时候出手,表现出扎实的“禅让学”功底,是真正的主角 。如果是一个敏感的主子,这种学问会让他后背发凉冒冷汗的 。贾诩和司马懿岂能不知?因此,曹丕篡汉以后,贾诩选择了退,连子女的婚姻都选普通的人家,以保全身家性命;司马懿是选择了进,众所周知,司马氏最终也演出了禅让大戏,以晋代魏 。
人们看晋朝的历史,往往会很不舒服,尤其是司马氏父子,他们简直就是阴谋诡计,奸诈狠毒,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代名词 。其实,种子早在曹魏时期就种下了,“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事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曹丕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禅让,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幅奸人知奸,贼人知贼的嘴脸 。但是,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谁说谁没素质,这也是曹丕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之一 。另外,曹丕政治上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对待司马懿与贾诩的问题上,他俩精通“禅让学”,厚黑的功夫深厚莫测,难保其中的某一个将来不会对他或者他的子孙也来一个禅让?!曹丕对此并没有提高警惕,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曹丕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