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风格衍变:莫高窟经过了怎么样的发展?

【莫高窟的风格衍变:莫高窟经过了怎么样的发展?】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
北朝时期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 。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 。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迦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
隋唐时期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 。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 。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 。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 。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 。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痣,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 。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 。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 。另外一位菩萨全身着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 。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
五代和宋时期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 。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
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 。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 。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 。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