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三 )


763年十月,吐蕃军攻陷长安,即位不久的唐代宗仓皇逃至陕州,诏令李光弼勤王,但他因惧怕遭鱼朝恩等人陷害,虽拥重兵不敢赴援;代宗返回京师,任命李光弼为东都(洛阳)留守,以观察其意向,李光弼仍以就江、淮运粮为由,领兵返回徐州,拒不就任 。李光弼历来治军严肃,发布命令时,诸将不敢仰视 。但由于李光弼处危疑之地,朝廷屡次征召,他皆拥兵不敢朝,诸将因此日益不听指挥,大将田神功更是举止轻慢,李光弼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于是羞愧成疾,于764年卒于徐州,时年57岁,谥曰武穆 。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
李光弼去世之时,郭子仪已经67岁了 。在人生的暮年,郭子仪再一次大放异彩 。先是762年,朔方发生兵变,重病将亡的肃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将郭子仪召入卧室,委托郭子仪平定病变,“河东之事,一以委卿”,郭子仪以其威望妥善解决了兵变 。代宗即位后,郭子仪又遭宦官诋毁,再度被闲废 。763年十月,吐蕃军攻占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收集数千亡散士兵,承担起收复长安的重任 。郭子仪被重新启用后,以其威望与谋划,迅速迫使吐蕃撤出了长安 。回到长安的唐代宗感激万分地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
764年,骁将仆固怀恩率朔方军叛唐,并勾结回纥、吐蕃军进攻东都,郭子仪再度临危受命 。面对危局,郭子仪清醒地向代宗分析了局势,“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 。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也 。”果然,郭子仪凭借其威望,使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迫使仆固怀恩北走灵武(今宁夏灵武) 。
765年,仆固怀恩又招引回纥、吐蕃、党项三十万人马卷土重来 。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 。恰在此时,仆固怀恩暴病而死,敌军阵营产生分化,郭子仪知道机不可失,决定冒险去见回纥首领药葛罗 。面对部下的疑虑与劝阻,郭子仪置生死于度外,“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只以数十骑至回纥军中,劝药葛罗说:“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耶?”凭借自己的威望,郭子仪与回纥首领面晤,竟取得奇效,使回纥军反戈一击,大破吐蕃军,为保卫唐朝的安全再建大功 。此后,郭子仪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邠州,又数次击退吐蕃入寇 。
这期间,尽管郭子仪以垂暮之年苦苦维系着大唐安危,但他仍不断遭到权宦的中伤、诋毁甚至谋害 。767年十二月,鱼朝恩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但郭子仪宽厚待人,犯而不校,尽力把大事化小,“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 。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 。”769年正月,鱼朝恩邀他去章敬寺,宰相元载暗中使人告诉子仪“朝恩谋不利于公” 。但以国事为重的郭子仪仍仅以家僮数人随从前往 。鱼朝恩见郭子仪随从甚少,很是惊讶,子仪遂把所听到的事如实相告,并说:“恐烦公经营耳 。”坏事做绝的鱼朝恩很受感动,抚膺捧手,流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史载郭子仪前后“遭罹悻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正因为这样,肃宗、代宗两代皇帝对他都由最初的不信任变为非常信任 。
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八十三岁的郭子仪终于得以回家享福 。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 。
郭子仪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唐代史臣裴垍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 。”这个评价真个是精准之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