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唯他成就最高,奈何天妒英才溺水而亡

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当然每个人都不是浪得虚名,他们在文学史上各有惊人的事业 。
像骆宾王,七岁咏鹅,那首“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至今是陪伴小学生的口水诗,后来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也是十分出色,骂人骂的汹涌澎湃,把武则天看得一愣一愣的 。
【初唐四杰唯他成就最高,奈何天妒英才溺水而亡】卢照邻也是很牛的人,他有篇《长安古意》受到闻一多先生的点赞和跟帖 。不过什么“复道交窗作合欢”……“罗襦宝带为君解”等句子,有点“黄色”诗的味道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也称此诗是有宫体艳情诗的特点 。
现在看来,《长安古意》应算是唐代长篇诗歌中最早的,但与《长恨歌》、《琵琶行》相比,因为处于唐诗起步阶段,所以并没达到第一流的境界 。卢照邻命也是苦命娃,患上了“风疾”,大概属于现在脑血栓之类的病症,手足瘫痪,后又失明,最后为了摆脱痛苦投水而死 。
至于杨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应该就是那首高考重点《从军行》吧 。据说当时就有“王杨卢骆”一说,但杨炯却不满意这样的排名,说过“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他承认排在卢照邻前面有点过了,他自觉才学不及卢,但觉得比王勃要强很多,所以说“耻居王后”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即使像李敖一样率性的文人自夸是白话文第一,可心服口服者又有几人,所以王勃若听到杨炯的话,一定会站出来说:你可以胡言乱语,但我尊重你讲话的权利 。
王勃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他少年时候就聪明过人,和后来的晏殊一样,有着“神童”之称 。据说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大儒颜师古的《汉书》注解,认为当中有很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这就相当于今天的二年级学生看了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还写出论文来批评他,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 。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信中展示了他雄姿英发的少年气质 。刘祥道读了后,很是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少年英才 。看来当时选拔人才的社会机制还是相当健康合理的 。高宗皇帝召见了王勃,金殿对策,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高宗倒也龙颜大悦 。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可以说是少年成名,春风得意 。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着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 。
到这里王勃可以说是轻松走向人生巅峰了,但王勃的聪明也只限于文学艺术方面,政治嗅觉很差,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弱智 。所以他没多久就惹祸了,写了个叫《檄英王鸡》的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大家知道男孩子天性好斗,喜欢打仗的游戏,当时诸王子们也没有什么《王者荣耀》、《穿越火线》之类的电脑游戏,只有玩斗鸡、斗蟋蟀等玩意儿 。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 。王勃这篇文章不过是写着好玩的搞笑文字,唐高宗见了却勃然大怒,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想起来自个兄弟间争斗的往事,而且父辈李世民兄弟自相残杀的情景也相去不远,历历在目,兄弟之争正是唐朝政治的敏感词 。王勃却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经意间揭开这块旧疮疤,这还了得!
请看《红楼梦》中王夫人打了金钏并把她赶走那一回中,我觉得金钏那句“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才是最令王夫人忌讳的 。这话不但教宝玉学“坏”,而且有挑唆他们兄弟间关系的意味 。普通大户人家都这样,何况是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