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魏征批评皇帝的做法,是以表扬为前提的 。“自古能禁断此事,唯陛下一人 。”这样说,有利于皇帝改正错误,不会让皇帝发生误解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容易让皇帝接受,毕竟皇帝只有接受之后才能改正错误 。同时,魏征提起武德时期外戚横行的往事,那是因为唐太宗对此亲身经历过,感触良深,所以更容易对眼前的问题有所认识 。魏征进谏,从立意到证据到劝说角度,都有完好的搭配 。既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又有利于皇帝思考,最后有利于皇帝改正 。当唐太宗表扬魏征的时候,魏征都一定强调,是皇帝引导求谏,所以才敢于进谏 。魏征这样强调,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皇上 。这种突出,当然不是拍马,而是给皇帝以鼓励,保证皇帝在正确的方向上继续前进 。
魏征被誉为良臣,这是有来历的 。
贞观六年(或作二年),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 。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 。子孙传世,福禄无疆 。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家国并丧,独有其名 。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计 。”乃赐绢二百匹 。
在这里,魏征辨明良臣与忠臣的区别 。良臣当然有忠臣的禀赋和特性,但是两者下场完全不同 。忠臣虽然获得美名,但是身死国灭,君主担当大恶之名 。良臣是与君主、国家同荣,子孙传世,福禄无疆 。这是魏征的心声,他不愿意得一己之名,而希望是与君主、国家共同荣光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魏征的一生证明,他的这个愿望确实实现了 。
明察秋毫防微杜渐
魏征善于从长远观察眼前,善于因小见大,重视防微杜渐 。
关于征兵问题,封德彝的想法是只顾眼前利益,而魏征坚持长远利益;关于李泰的问题,魏征则看到防微杜渐的必要性 。
贞观十年,因为皇帝很喜欢越王李泰(后来转封魏王),而李泰企图用皇上来压制大臣,特别是魏征等,他就向皇帝反映,大臣轻蔑亲王 。皇帝对众大臣动怒:当初隋文帝的时候,亲王多厉害啊,所有的大臣都遭受过亲王的侮辱 。我自然不会让我儿子这样,不会纵容他们,但是你们敢如此不尊敬他!皇帝龙颜大怒,房玄龄等吓得战栗拜谢 。只有魏征颜色不改,凛然而谏,指出没有人敢于轻蔑越王 。按照儒家的理论,大臣跟亲王是一个级别的,大臣是为国家工作,皇帝礼待大臣是应该的,大臣如果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不容许亲王来侮辱他们 。隋朝的例证是负面的,不足挂齿 。魏征的声音甚至比皇帝还大 。他说,如果我们现在处于无道的时代,别说亲王,谁都可以横行霸道,可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开明的时代,有一位有道明君在指挥我们,我们怎么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太宗听了魏征的话,立刻服气了,说魏征“言语理到,不可不服”,我那是私爱,他讲的是公法 。于是下令三品以上的大臣,见亲王不必下车行礼 。结果房玄龄等人受到太宗的责难,魏征获得奖赏 。魏征能把道理说透,当然能够服人 。
魏征还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 。
贞观十五年,朝廷遣使者到西域册立叶护可汗,为了节约成本,又让使者顺路到各国购买马匹 。魏征又出来提意见了,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 。西域可汗册立是大事,使者专门前往说明朝廷重视 。结果使者又去买马,会让西域各国误以为册立可汗是顺路的,可汗是不被重视的 。以后朝廷在西域的威信势必受到影响 。只要跟西域关系良好,马匹还不是小问题吗?西域甚至会主动来奉献骏马的 。唐太宗只注意节约成本,让册立可汗的使者一身二任,没有魏征看得全面,没有看到这种“节约”的害处 。一经指出,太宗立刻明白了,马上命令停止购马 。
- 唐太祖李世民畏魏征的真相
- 消毒喷雾品牌排行榜呵护家人的健康,消毒用品你选对了吗
- 明清皇帝如何治霾?
- 魏征之死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他墓碑
- 魏征直谏魏征犯颜直谏
- 魏征简介历史上的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 魏征和唐太宗之间有什么故事?
-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对后人的影响
- 魏征是怎么死的魏征什么时候死的
- 房间太潮湿发霉怎么办 房子潮湿发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