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美妆术,超乎你的想象,对美的追求不比现在弱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十二万分正经的纪录片悄悄地在B站火起来 , 让修复文物这项寂寞的工作突然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里 。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修复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 似乎故宫的文物、故宫的猫、故宫的柿子树都充满了特殊的神秘感 。人们乐此不疲地探究清朝帝王嫔妃的日常生活、当时民间的社会风尚 。
美妆博物馆就专门来讲一讲清朝的美妆真相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在女性的社会生活和妆容方面有着怎样的变迁呢?
简约淡雅、“清”妆盛行
顺治帝入关以后 , 定都北京 , 首推汉人剃发易服 。满汉之间的矛盾也一度激化 , 随着时间慢慢平息的同时 , 这种文化的冲突也给当时的妆容服饰带去了异族魅力 。
清朝女子在妆容上基本沿袭了明朝的风格 , 简约质朴 。红妆依然是当时女性的最爱 , 面妆多为薄施朱粉 , 清淡雅致 , 与宋明两朝相类似 。
整体的社会风气还是崇尚儒家思想 , 男权为尊 , 也因此缠足方面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清朝的贵族女子 , 多为满族 , 与汉族民间女子的发饰装扮上也有差异 。
红妆粉面
《红楼梦》里描写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 , 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 丹唇未启笑先闻 。
清王露湑在《崇祯宫词》中这样咏道:“淡作桃花浓酒晕 , 分明脂粉画全身 。” 这里说的酒晕妆便是指浓艳的红妆 。而且诗中指出 , 涂抹脂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面部 , 而是涂满全身 。实际上 , 在清朝涂满全身的远不止这些个脂粉 。还有各式各样的凝露 。
与历代不同的是 , 清朝的贵族开始使用舶来品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到袭人接过来一看的两个玻璃小瓶子 , 有三寸大小 。上面螺丝银盖 , 鹅黄的笺子上写着“木樨清露”  , 另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的字样 。
清朝的各种“清露”是自后宫妃子到百姓家姑娘的钟爱之物 。《本草纲目拾遗·水部》中载录了22种药露 , 包括金银露、薄荷露、玫瑰露、桂花露、佛手露 等 。它们的做法始于大西洋 , 后传入中国 。经过加热蒸馏后所制成的液体 , 无色有香而得名 。清朝的舶来品远也不止这些 , 葡萄红露酒、白葡萄酒 , 西洋小剪子 , 洋布手巾等 。
晚清时期 , 贵族圈还流行起一种歧义的妆容 , 名为“乞丐妆” , 清末的乞丐妆恐怕还要跟明朝的黑妆联系起来才解释的清楚 。明代曾有一些人将木炭研成灰末涂染额头 , 也是根据黛眉妆的演变而来 。到了清代竟演变为乞丐妆了 , 只是也没有持续多久 。
曲眉细眼
值得一提的是 , 清朝曾一段时间盛行过曲眉 。这在很多反映清朝女子的画像中清晰可见 。曲眉与柳叶眉稍有不同 , 又与元朝的一字眉有着明显区别 , 在当今社会已经比较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眉型 。实际上 , 晚唐时期也有一些曲眉盛行 。
曲眉 , 两端朝下弯曲 , 中粗两端细 , 也称作垂眉 。《西京杂记》中记载:卓文君的眉淡而曲 , 望之如远山 , 号“远山眉” 。如此看来 , 清朝的曲眉与“远山眉”又有几分相像 。
在清代的画像中探究整个清朝的眉型 , 曲眉的发展仅在一段时间的小范围有所发展 。多见于清代的画像中 , 以垂眉示人大多展现了清代女子低眉顺眼、楚楚可人的娇羞样子 , 这实际上是清朝专制加强、女性地位低下 等现实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