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的权臣李光地卖友求荣疑案真相

此公乃康熙年间的重臣 。其人物形象 , 因一部《康熙王朝》而路人皆知 。不过 , 现今的电视历史剧 , 常以戏说为本 , 胡编乱造 , 不靠谱的地方 , 实在太多了 。李光地之评价 , 便是一例 。比如 , 电视剧中的康熙皇帝便说:李光地用心狠毒 。显然 , 这与《清史稿》的记载 , 相差甚远 。或许 , 有人会说 , 《清史稿》是后人著述 , 它就靠谱吗?后人编撰之前朝史 , 往往文过饰非 。这也常见 。但是 , 《清史稿》的著述之人 , 基本是满清遗老 , 因而在人物评判方面 , 他们的立场与观点同前朝的统治者的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 。这便是我笃信《清史稿》评价清代历史人物的原因之一 。
李光地(1642-1718年) , 字晋卿 , 号厚庵 , 别号榕村 , 泉州安溪湖头人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 , 进翰林 , 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其为官辅佐 , 政绩显著 。康熙曾三次授予御匾 , 表彰其功 。至于其“用心狠毒”之断语 , 实不知从何而来 。诟病李光地 , 出自《康熙王朝》 , 其源头则是作家二月河的历史小说 。读过《清史稿》之李光地传 , 有些事情 , 也就大体清楚了 。李光地一生 , 辅弼帝业 , 政绩卓著 , 自不用说 。比如 , 平耿精忠之乱 , 荐施琅收复台湾 , 荒年赈济饥民 , 减免赋税和废除酷刑 , 疏浚河道 , 有治河之功 , 等等 。同时 , 他为政以德 , 且宽厚待人 , 有仁慈之心 。尽管 , 这一特点 , 与其为官清勤谨慎之作风相佐 , 但两者一旦有悖 , 他必然是选择前者的 。这一点 , 也是朝野皆知的 。
诟病李光地者 , 常言其早年“出卖朋友”陈梦雷 。这是一段历史疑案 。陈梦雷和李光地 , 是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朋友 。康熙十二年(1673年) , 耿精忠呼应吴三桂举兵反清 。陈梦雷不得已而被裹胁入耿幕 。此时 , 李光地则以“父疾”逃避 。据说 , 陈李二人 , 曾在福州密约: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 , 探听消息”;“藉光地在外 , 从山路通信军前” , 共请清兵入剿;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 。按陈梦雷的说法 , 李光地“蜡丸上书” , 删去了陈的名字 , “尽易臣疏 , 削去臣名” , 单独向康熙邀功去了 。据说 , 李光地因此青云直上 。至于陈梦雷 , 则功名埋没 , 并以“附逆”罪 , 入狱论斩 。据说 , 陈梦雷曾要求李光地为己辨诬 。然而 , 李光地“一语不及” 。陈梦雷因此大恨李光地 , 责其“欺君负友” , 还写了近五千言的《绝交书》 。这封《绝交书》 , 传入京城 , 人们争相传阅 。陈梦雷称李光地“缩颈屏息 , 噤不出一语” 。
对此 , 李光地是断然否认的 。按李的说法 , 有约是真 , 兵疏则无 。对这段公案 , 《清史稿》的记载 , 似乎是明确的 。“陈梦雷者 , 侯官人 。与光地同岁举进士 , 同官编修 。方家居 , 精忠乱作 , 光地使日蚃潜诣梦雷探消息 , 得虚实 , 约并具疏密陈破贼状 , 光地独上之 , 由是大受宠眷 。及精忠败 , 梦雷以附逆逮京师 , 下狱论斩 。光地乃疏陈两次密约状 , 梦雷得减死戍奉天” 。“不出一语” , 显然有误 。陈梦雷案 , 李光地“疏陈两次密约” , 说明他是向康熙求过情的 , 也说明过原因 。按行文逻辑 , 因为其“疏陈” , 陈才“减死戍奉天” , 被流放到奉天去了 。只是 , 人们往往同情弱者 。李光地官运亨通 , 位极人臣;陈梦雷则仕途坎坷 , 最终悲剧收场 。朋友一场 , 反差如此巨大 , 难免叫人唏嘘不已 。其实 , 陈梦雷有才 , 却未必修得为官之道 。这一点 , 从其晚年卷入皇位之争(陈梦雷复出后曾为康熙三子胤祉的老师)而遭雍正贬官 , 便可以略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