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当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平壤之战是在1894年9月15日开始的,是甲午中日战争选战后的首次战役,在朝鲜的首府平壤进行,与后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接着,日军就掌握了这场战役的主动权,很快的就推进了中国內境,最后,清军全部退回了中国內境,清军大败,日军大获全胜 。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当然了,不用说这场战争是由日本挑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驱除清朝在朝鲜的力量,所以说,这场战争的发生,可以说,是日方蓄谋已久的
然而,清军对于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为何最终还会败北呢?
下面小编就给各位详细的讲述下这其中的原因 。
先从战略方面分析,清政府执行消极的抵抗政策,在作战的气势方面就先输给了敌方,缺乏士气、勇气和决心,盲目的坚持保守的作战方案,,使得数以万计的无辜士兵,坐守着敌人的进攻,再加上前敌主帅的昏庸无能 。
接着从作战指挥上来看清政府错用逃将叶志超作为总统,而叶贪生怕死,庸懦怯敌,导致大军错失良机,耽误了作战的大局,所以还未经接仗,精神就先崩溃了 。不过,叶志超最后的命运也挺悲惨的,被清政府送往京师,并被执行斩首 。
而相反的是,日军早已摸清了清军的底牌,就坐等着这场战役的胜利 。其实清军如能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再换上一位有经验的主帅,那么我想凭借着充足的准备,那么这场战役与不一定清军会败 。因为这场战役中,我方的地理优势更大,可是清军并没有利用这些优势,以致影响了整个战局,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
当然了,在这场战役之中,也不乏有以死报国,奋勇杀敌之人 。像骁勇作战的左宝贵,当他知道局势已无力挽回时,决定以死报国 。于是,换上了御赐朝服,亲自带领作战,而守城的士兵们也在他的鼓舞之下士气大振,决心拼死一战,最终,左宝贵在作战中被日军击中,当场牺牲,他也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位壮烈牺牲的将领 。而在此前,左宝贵痛斥:“敌人乘胜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弹药不齐,地势不熟,不如各整队伍暂退叆州,养精蓄锐,以图后举 。”然而,面对左宝贵的慷慨激昂,叶志超毫无任何的感动之意,于是,左宝贵就派让人监视他,担心他私自逃跑,但最终仍未让叶志超回心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