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科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1932年5月 , 一位玻军少校乘飞机巡视北查科时 , 发现一个大湖 。由于北查科炎热干旱 , 玻、巴两国对控制当地水源极为重视 。一个面积广阔的湖泊 , 战略意义重大 。
少校向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 , 并很快接到命令:迅速占领该湖泊 。于是 , 他便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赶往湖边 。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行军 , 当他抵达湖边时却沮丧地发现 , 巴军已在湖边建起一个有10人驻守的哨所 。由于兵力占优 , 少校决定发起进攻 , 这个被巴国称为“皮蒂安图塔要塞”的哨所很快陷落 。
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冲突 , 却引爆了两国的全面战争 , 查科战争就此爆发 。
战争初期 , 巴拉圭由于战争准备不足且装备陈旧 , 缺少武器 , 甚至有的士兵没有枪支而使用弯刀作武器 。巴军因而明显处于下风 。
玻军实力占优 , 准备也更为充分 , 连续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莱斯、托莱多和博克龙等3座堡垒 。萨拉曼卡于此时暂停攻势 , 开始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干预 。
玻国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战场上的有利局势获取谈判优势 , 迅速结束战争 , 保住胜利果实 。然而 , 在国际联盟调停过程中 , 玻方提出的“必须获得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要求 , 被巴方一口回绝 。同时 , 巴方还要求玻方将攻占的堡垒和要塞全数无条件奉还 。双方分歧过大 , 调停失败 , 战争继续 。
然而 , 这次“短暂调停”却给了巴国喘息的机会 。巴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全国动员 , 兵力急剧膨胀 。1932年8月初 , 巴拉圭进行全国总动员 , 总兵力从3000人迅速扩充到6万人 。由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José Félix Estigarribia)中校指挥 , 于1932年8月12日收复皮蒂安图塔 , 1932年9月底收复博克龙 , 1932年10月23日夺取了玻军前线指挥部阿尔塞要塞 , 歼玻军1200人 。
1932年12月 , 玻军改由德国将军汉斯·孔特(HansKundt)指挥 。孔特是一位老派将军 , 他的上任并未能改变战局 。巴军进攻仍在继续 , 战况也越发惨烈 , 双方不断拉锯 。1932年12月 , 巴军进攻萨维德拉 , 双方在一块名为“七千米”的开阔地展开血腥战斗 。此战 , 双方共投入2.5万人 , 依靠堑壕、机枪和重炮进行混战 , 阵地上尸横遍野 , 人称“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 。由于孔特指挥失误 , 草率反击 , 导致玻军2个师被全歼 , 这处战场也因此得名“血腥的七千米” 。玻军自此一溃千里 。到1932年底 , 巴军已攻占北查科30多个据点 。在短短半年里 , 双方伤亡人敌超过3万 。1933年初 , 玻军集中兵力进攻巴军要塞纳纳瓦 , 久攻不克 , 双方损失惨重 。
1933年5月10日 , 巴拉圭正式对玻利维亚宣战 。埃斯蒂加里维亚经数月准备 , 于1933年10月指挥2.5万名巴军在7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起反攻 , 至12月中旬把战争推向玻利维亚占领的查科地区 , 歼玻军2个师、俘获8000人 。玻军遭此惨败后 , 由佩尼亚兰达将军接替孔特负责指挥 。
1934年1月 , 巴军向皮科马约河左岸玻军要塞巴伊维安发起进攻 。
1934年3~7月 , 双方在此展开血战 。1934年11月17日 , 巴伊维安失陷 。至年底 , 巴拉圭控制归属有争议的北查科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