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妖、魔、鬼、怪的区别( 二 )


狭义的仙即指天仙,地仙 。这里只说一下狭义的仙,即与神相区别的仙,仙这个概念也是纯粹的宗教性质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专有,无论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总是和道教是息息相关的 。仙是肉身成圣,功德圆满之人,所有的物体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两种 。
第一种是被动成仙,无论是人,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动成仙 。比如受仙人点化,或被仙人仙气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灵药,或生长环境吸天地灵气,都可以使物体成仙 。此中例子有很多,不举例了 。
第二种是主动修仙,“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动物可以修仙,当他们信奉道教,主动修炼道门正宗法术,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缘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但必需是修炼正宗法术,如果修炼了旁门,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
成仙以后,如果没有受到官方承认,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遥长生之体 。如果受到官方承认,就入真流,成为真仙 。此时可以选择在天庭为官,也可以不去,毕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 。此时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岛,自在逍遥,终日下棋喝酒访友,没事去听听天尊们讲经,不问世事,真可谓至乐也!
关于仙的传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中土广泛流传 。《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齐海滨一带,传说有蓬莱、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禽兽尽为白色,所居宫阙都用金银做成 。《神仙传》中也对仙人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述:或者耸身入云 。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
道教最早经典《太平经》中的神仙体系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 。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将仙人分为三等:“上士举行升虚,谓之夭仙;中土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天隐于》又将仙人分作五类;在人称人仙,在天称天仙,在地称地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称神仙 。《太真科》中又分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灵他、至仙 。
据《云笈七签》载:道教有三十六天说(圣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总由三宝君所统 。其欲界为“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 。欲界以上为色界、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 。四梵天又叫种民天、圣弟子天,“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 。三清境是九圣、九真、九仙所居 。
道经载: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岛,皆人迹所稀绝,为仙人游息之处,有不死之仙草 。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鳞洲、聚窟洲 。三岛即昆仑、方丈、蓬丘 。在地上的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统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
道教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记传、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都以生动的实例来论证神仙的存在 。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论仙》、《对俗》两篇,反驳怀疑神仙存在的种种观点,论证神仙实有 。有人认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这是人之常理,““未闻有事于万年之春,久视不已之期者矣 。”《抱朴子》说:“夫存亡始终,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本钧未乘,未可一也 。”认为天地无穷,电鹤长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规律 。有人从人皆禀气而生,“受气皆有一定’出发,断定所有的人“皇天赋命无有彼此”,都有生死 。《抱朴子》指出,人有差异,物有变化,因而存在着特殊的人,可以变为仙 。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恋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见不到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