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方而的部队由于1806年秋天作战的消耗,各部兵员都不充足 。其可投入战斗的兵力总计在10-11万之间 。因此,他在兵力数量上略占优势,但不是压倒性的 。
第一场小战发生于1月19日的斯希派拜尔 。米歇尔·内伊手下的一支骑兵遭俄军进攻,在遭受轻微损失后被赶跑了 。本尼格森率军继续前进,于21日与莱斯托克的普军会合 。但在随后的两整天中,他却按兵不动 。他为何如此处置,一直是兵家争论的话题,但此举毫无疑问是个错误 。不可否认,已在冬季的冰天雪地中跋涉两周之久的俄军的确需要休整,但俄军驻留的最佳时期应该是与法军发生接触之前 。
在与俄军遭遇之后,内伊急忙把自己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开始后撤 。他还派通信兵提醒贝尔纳多特 。当本尼格森重新开始向前推进时,贝尔纳多特已集结9个步兵营和11个骑兵中队共计6500人赶到莫龙格地区,并成功地档住了俄军的进攻,守住了阵线 。再加上法军杜邦师的及时赶到,贝尔纳多特终于免遭一场大难 。
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各损失约2千人,贝尔纳多特随后率军南撤 。莫龙格遭遇战意义重大,因为它最终提醒了拿破仑,使他意识到了危险 。此前,拿破仑一直无视内伊的警告,认为斯希派拜尔之战仅仅是一场由于内伊擅自离开补给区域而引发的前哨战 。
直到莫龙格战斗后,拿破仑才急忙从大本营发出了一系列命令 。他很快制订出了详细的反击计划,并以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本尼格森作战计划中的缺陷:正在西进中的俄军正把自己的左侧翼暴露给法军 。他迅速划定了两条进军路线,从而展开了一场钳形攻势:奥尔特尔斯堡—比乔弗斯堡—比乔弗斯坦;阿伦史坦—古斯塔特—海尔斯堡 。法军各部队将沿上述两条路线向敌侧后实施大迁回,切断敌军退路,然后加以合围歼灭 。近卫军作为总预备队,淮备随时随地进行增援 。贝尔纳多特则将为这个陷阱扮演诱饵角色,如果俄军继续进逼,他将退到维斯杜拉河,有可能的话就向攻击部队的左翼靠拢 。眼看契机正转入法国人之手,两个问题却几乎同时产生了:第一个是拿破仑下达给贝尔 纳多特的那些命令被本尼格森截获 。本尼格森获得这一情报后,迅速作出了巧妙的应对 。他命令部队立即在容科沃地域集结 。这一来,拿破仑即将面对的就不是一支分散且对敌情毫不知晓的敌军,而是正在迅速集结并企图发起攻击的大军 。如果不是情报落入俄军指挥官之手这样不走运的事情发生的话,拿破仑的进攻无疑会取得巨大胜利 。此前,本尼格森已经把自己的军队散布在超过40英里长的战线上,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正在追击的法军已被彻底打败 。约米尼后来评论说:“他(本尼格森)已经一头撞进了陷阱,正在盲目地匆匆走向毁灭 。”后来在俄军中服役的一位英国军官罗伯特·威尔逊爵士也评论道:“本尼格森本应预料到这一情报的,却还是被亲眼所见吓了一跳 。” 法军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道路的状况 。拿破仑已经选择了上述两条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大道作行军路线,但它们的路况一向不好 。法军沿着泥泞的道路行进,在急行军过程中大受其苦 。
格森已在那里集结了实力很强的后卫部队 。已经感到有些不对劲的拿破仑命令部队停进一天,并派苏尔特从侧翼东进 。3日,尼古拉·苏尔特进攻弗里德堡未果,战至天黑也未取得进展 。感到己方交通线受威胁的本尼格森率军再次掉头北进 。
本尼格森已将属下所有的部队集结完毕,但莱斯托克的普军没到 。拿破仑已派统率左翼攻击部队的内伊前去追击莱斯托克军 。内伊做的很好,不仅击溃了对手的掉头反攻,还抓获了2千俘虏 。在主战场,6日,两军在霍夫再次爆发后卫战,这是战役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遭遇战 。俄军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档住了紧追的法军 。战场局势异常紧张 。双方在这次战斗中各损失了约2千人 。但本尼格森成功地率俄军主力脱离了战场,于 6-7日抵达艾劳 。
- 第聂伯河会战:苏德战场最大的绞肉机
- 曼图亚争夺战中法军运用了什么战法?法军是如何胜利的
- 艾劳会战中俄军是怎么突击的?有着哪些战斗目标
- 克雷西会战中法国是怎么溃败的?是因为英格兰长弓吗
- 阿苏夫会战:狮心王理查与萨拉丁的较量
- 阿苏夫会战双方都是什么兵种?采用了怎样的战斗策略
- 阿苏夫会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 惊心动魄的艾劳会战其实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 艾劳会战其实实际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 甘古特会战: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取胜的大规模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