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山东鲁菜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史( 四 )


明代中后期,山东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金瓶梅》假托宋朝故事,实际是描述明代山东运河沿岸(临清)的社会风俗画,书中出现菜肴共计108种,例如干蒸劈晒鸡、油炸烧骨、凤髓三道菜、烧脏肉酿肠儿、黄炒的银鱼、银苗豆芽菜、春不老炒冬笋、黄芽韭和海垫等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书中还出现茶19种、酒24种,日本学者桑巄平有《〈金瓶梅〉饮食考》四卷本专著 。
明清年间山东厨师不仅主导皇宫御膳房、垄断北京餐饮市场,还通过闯关东等移民的方式将山东风味带到了京津、白山黑水等广大地区,成为中国北方菜的代表 。也由于北京餐饮市场在全国的辐射宣传能力,山东众多菜品也被几大南方菜系所吸收借鉴(例如酥肉、烤乳猪等不胜枚举,四川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通过研究清代四川菜谱得出了鲁菜促进现代川菜的形成的结论) 。
民国时期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福山帮独领风骚,山东福山县城内知名饭馆就已有三四十家 。例如开业于清道光年间的吉升馆,以经营燕窝、鱼翅、海参席著名,日营业额平均大洋百元以上,1936年清明节一天内.就收入大洋1750多元 。由于福山人经营有方,名厨辈出,他们很快就成了京师餐饮业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的统计,当年北京号称“八大楼”、“八大居”等著名饭庄,大都是福山人开的 。这家饭庄的规模十分惊人——店内不光有高雅的厅堂和设施,而且有供达富贵人做寿庆贺唱戏的舞台 。曾名列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最兴盛时员工达200余人 。又如北京“八大居”之首的“同和居”,日本裕仁天皇都慕名要吃同和居的菜肴 。还有福山县浒口村大名栾学堂、外号“栾蒲包”开办的丰泽园饭庄,建国前曾是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大军阀时常光临之处,建国初期,还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的场所,如今,仍以经营正宗鲁菜名扬世界 。
山东福山籍的海外华侨华人,约有三千户,一万余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经营烹饪业的 。这些人分布在遍及世界五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开办的小有名气的餐馆就有六七百家 。
现代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将鲁菜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此基础上茁壮成长,正在为鲁菜的继承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山东鲁菜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