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痴迷儿童不宜的禁书《西厢记》?

【林黛玉为何痴迷儿童不宜的禁书《西厢记》?】对于林黛玉来说,影响林黛玉至深的一本书,就是《西厢记》 。它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尤其是文中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更是让千万少男少女为之陶醉 。林黛玉也是怀春少女,自然也被那优美的笔触所吸引 。
当年尽管潇湘馆里堆满了书,在村妇刘姥姥眼中“窗下案上都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以至于误认为是公子哥儿的书房 。可以想像一下林妹妹的书架上都堆了些什么书籍,唐诗宋词肯定是少不了的,否则,后来香菱让她教做诗的时候,她不会随手就抽出了王维、杜甫的诗集 。至于让人进京赶考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之类,想来林妹妹是那里绝对不会有的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宝哥哥对四书五经的批判,我们就知道各种原因了 。但是这满满的书架上的书,敌不过她和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读的《西厢记》 。《西厢记》她不仅过目不忘,而且已经影响到她的生活和爱情 。
且说宝玉曾和林妹妹在一起戏耍,宝玉走后,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不过西厢记当时其实是禁书,套用现在的话也就是儿童不宜,在贾府贾母是不允许自己的孙女外孙女们看这些“才子佳人”的戏文的,但是林黛玉被它优美的情感所吸引,她潜意识的还是把书中的人物当做了仿效的对象 。在潇湘馆她无意中吟唱了“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听到后她不禁羞红了脸,到头装睡 。她外出回来,看到潇湘馆的景物,会想到苍苔露冷的句子,会感慨自己的命比莺莺还薄 。
林黛玉是不幸的,因为从小爹娘就不在身旁,同龄女子迎春、探春、惜春的爱情早已注定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结识同龄异性男子的机会,更没看过《西厢记》这样的书 。林黛玉不同,她寄居在贾府,有从小在一块儿长大的表哥宝玉,两情相悦,她有一个寻求自己爱情的空间,虽然狭窄,足可以慰藉寂寥少女的心 。所以她大胆勇敢的象崔莺莺一样追求自己的爱情 。不过噩梦来了,当青春守寡的湘云来时,随身携带的金麒麟勾出了黛玉的害怕,《西厢记》中莺莺在见到琴童后给远在京城的张生汗衫一领,既定情又怕心上人忘情 。宝玉的多情是出了名的,她害怕他和湘云做出哪些风流勾当来也是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