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包青天简介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 。天圣朝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
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 。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 。二十八岁考上进士 。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 。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 。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
家庭简介
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 。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 。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 。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 。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 。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
【包拯包青天简介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 。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
刻苦读经
包拯的父母是农民,以耕作为生,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 。包拯五岁开始识字,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 。农忙时,他帮助父母下田做农活,农闲时,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庙,埋头钻研学问 。他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最有兴趣,常常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三更灯火五更鸡,从来不知疲倦 。十年寒窗苦读,到二十八岁去考进士时,他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 。
初入仕途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 。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 。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 。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 。
后来,朝廷又委派他到家乡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负责管理税收钱粮,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只坚持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
立志做清官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 。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 。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