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历史中亚俄罗斯族的迁移史简介

早在16世纪末,就有一些俄罗斯人来到中亚北部,但其大规模移民是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 。当时,帝俄军队刚刚征服中亚不久,就有大批俄内地农民要求迁居中亚 。他们隐约觉得,国家会为自己报销路费或给某种优惠 。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斯拉夫人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 。这种自发的“民间殖民”,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俄军的军事征服成果 。
20世纪上半叶及中期,俄罗斯族向中亚移民经历了四波浪潮:1920年代,苏俄内战和欧俄遭遇大饥荒,许多人逃难到中亚 。1930年代,苏联工业化进程开始,大批俄罗斯族来到中亚,发展当地工业;与此同时,“大清洗”也迫使许多俄罗斯族到中亚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欧俄的工厂和人员疏散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继续运转并支持前线,苏联的经济地理布局发生深刻变化 。
1950、1960年代,赫鲁晓夫发起了开发处女地的运动 。许多俄罗斯族移民来到中亚,建起工厂、学校、剧院、运河、水库等,改变了中亚的社会面貌 。
但是到1960年代,俄罗斯族人口开始回流 。1968年,许多俄罗斯族离开哈萨克斯坦,进入1970年代,其他中亚国家的俄罗斯族也陆续离开 。原因是中亚当地居民的出生率太高,发生了所谓“人口爆炸”,引起就业困难、经济增速放缓,对来自欧俄的高技术人才需求减少 。而且,随着中亚民族的传统复兴,当地人与俄罗斯族矛盾激化 。
19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各共和国都通过了《国语法》,当地人的民族主义上升,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甚至还爆发了民族冲突,而俄罗斯族常常成为冲突的受害者 。
1991年前后,中亚俄罗斯族爆发了移民潮,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 。主要原因是所有中亚国家都存在经济问题,这些年轻国家没有建国经验,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失业率高 。
另外,中亚社会泛滥的家族政治模式,对于非本地民族有着显然的歧视 。由于俄语的教育、文化、信息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俄罗斯族感到自己的子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中将毫无前途,被迫前往俄罗斯寻求出路 。1991年到1999年,俄罗斯接收了300万俄罗斯族人、24万乌某克某兰国人、3万多白俄罗斯人,其中2/3以上有劳动能力,一半以上都受过中高等教育 。
从20世纪末开始,俄罗斯族的大规模移民潮已不多见 。一方面,想走的多数已经走了;同时,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局势逐步好转 。
但俄罗斯族的人口仍持续减少,截至2006年,俄罗斯族在哈萨克仅剩397.3万人,在乌兹别克为1 00万人,在吉尔吉斯为47万人,在土库曼估计在9万到10万之间,在塔吉克则为4.5万到5万人 。到2007年初,中亚俄罗斯族估计在500万到550万人 。与苏联时代比,留在中亚的大约是60%,40%已经离开 。
【俄罗斯族历史中亚俄罗斯族的迁移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