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 这一奇招击中了对方的软肋 。倭仁赶紧上折申明 , 以前所说的“天下之大 , 不患无才” , 不过是“以理度之” , 并不是实指其人 , 请不必另行设馆 , 由奴才督饬办理 。奴才并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 , 也不敢妄保 。这就等于宣告竖了白旗 , 败下阵来 。
奕訢实在气不过 , 乘势进逼 , 再次奏请命倭仁在总理衙门行走 , 让他在对外交涉中凭借忠信礼义去制胜洋人 。此举显然有意报复 , 但对倭仁这种人来说 , 也不算过分 。朝廷又予批准 。
【揭秘: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倭仁既然“存心正大” , 脑袋里充满了忠信礼义 , 而这又是制胜洋人的法宝 , 理应乐于接受 , 尽力报国 , 在与洋人的交涉中大展身手 , 制敌于死命 。可是 , 他却豪气丧尽 , 当了缩头乌龟 , 屡次上折恳请辞职 , 连对朝廷也不讲忠信礼义了 。朝廷不允 。他不能再辞 , 装作高兴的样子骑马莅任 , 走到中途 , 故意坠下马来 , 遂以足疾乞求开缺休养 。朝廷也不勉强 , 解去他的兼职 , 只保留了一个大学士职位 。
倭仁与奕訢的争论结束后 , 又有候选直隶知州杨廷熙上折 , 借口“天象示警 , 人言浮动” , 力言同文馆之失 , 请予撤销 。据说这是倭仁授意的 。慈禧根本不相信“天象示警” , 指斥杨廷熙荒谬 , 并警告倭仁开“党援门户之风” , 但未予深究 。
争论到此结束 , 奕訢取得了胜利 。
谁报考就与他绝交
但是 , 绝大多数士大夫的头脑中仍是陈腐观念 , 只知以讲些“尊王攘夷”的套语自鸣得意 , 一听有人谈外交 , 就斥之为汉奸大佞 , 痛诋不遗余力 , 绝不思取人之长 , 补己之短 。即使到1875年与外国建交时 , 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 。有一位公使的随员向礼部尚书祁寯藻辞行 , 祁寯藻叹道:“你好好一个世家子弟 , 为何也入洋务?甚不可解 。”郭嵩焘出使英国时 , 竟然无人应选随员 。三年任满回国后 , 他请假回湖南原籍 , 乘坐小轮船 , 其时湖南内河尚无轮船运行 , 湖南人见了大哗 , 说他沾染洋人习气 , 大集明伦堂 , 声罪致讨 , 并焚毁了轮船 , 郭嵩焘吓得不敢过问 。
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 。因此同文馆刚开始招生时 , 某位翰林对人说:“你如赴考 , 便非我辈 , 将与你绝交 。”这次招生时 , 湖南、湖北的京官首先发出通知说:“凡我同乡 , 如有报考同文馆者 , 薪水较优 , 此后可以不分印结(清制 , 凡外省人在京考试及捐官 , 皆须在京同乡京官为具保结 , 上盖六部印 。保证文书叫结 , 盖印的结叫印结) , 公事较繁 , 庆吊可以不相闻问 。”表示谁报考就与谁绝交 。
奕訢与倭仁争论过后 , 一些人仍在背后攻击奕訢“以夷变夏”(夏即华夏、中国) , 骂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奕訢在兄弟中排行第六) , 骂他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鬼使” 。还有一些人撰写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 ,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 , 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 予以冷嘲热讽 。更有人散布流言飞语 , 说什么“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 。”李慈铭也在日记中极其不满地写道:今年开同文馆 , “选翰林及部员之科甲出身、年三十以下者学习行走 , 则以中华之儒臣 , 而为丑夷之学子 , 稍有人心 , 宜不肯就 , 而又群焉趋之 。盖学术不明 , 礼义尽丧 , 士习卑污 , 遂至于此 。驯将夷夏不别 , 人道沦胥 , 家国之忧 , 非可言究 。朝廷老成凋谢 , 仅存倭公(倭仁) , 然谋钝势孤 , 无能匡正 , 而尚见嫉于执政 , 龃龉于宫廷 。”
- 揭秘莱克星顿战役起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一生拥有的男宠有多少个?
-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底身埋何处呢?
- 揭秘: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为何偏偏不打卫国呢
- 赫哲族文化赫哲族谚语大揭秘
- 揭秘:古龙笔下十大有身体缺陷但亦如常人的强人
- 揭秘: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真的有私情吗?
- 揭秘蜀汉五虎将的真实排行:谁应该排第一?
- 揭秘:南宋真有一位叫郭靖的大侠金庸没骗人
- 揭秘:诸葛亮死后杀死魏延的马岱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