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什么意思?

《论语·述而》有云: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句,历来都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这似乎已成定论 。
但这个传统的解释与上下文不能连贯 。因为《论语》一书,并非杂乱无章 。《述而》一章,重在记述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 。让我们来共同看看“子不语怪力乱神”出自的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应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 。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是用功学习时便忘记吃饭,以至于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 。”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 。过了一会儿,夫子才说:“如果一行人中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长处加以学习,我看到他的缺点也是我也有的,就加以改正 。”
从原文的前后看,“子不语怪力乱神”七字,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亦即“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 。”如此解释,文通字顺,语意连贯,符合孔子之为人,也颇符合其时的语境 。
孔子的年代离现在太久远了,由于文字含义在历史上的变化,导致他老人家说的话言简意赅但又颇为费解 。李敖先生也曾对论语中的两处传统解释提出过异议:
《论语·乡党第十》: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句话里“不问马”的“不”字,李敖解释为“后”,也就是“先问人,后问马” 。许多读者以为,李敖的解释是对的,因为孔夫子如果光问人而不问马,怎么能体现出“爱人爱物”的圣人胸襟来?不能“爱物”,孔夫子又怎么能称为圣人?因而,“不”字应该被解释成“后”字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是长青的,不存在前凋还是后凋 。因此李敖说,这个“后”字,正是“不”的意思 。
孰是?孰非?欲获其正确的答案,恐怕只有去问孔子他老人家了 。(刘继兴)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