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仁宗赵祯是怎样对待生母和养母的

刘氏、李氏两个贵妃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 。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刘妃遂被立为皇后,后来,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历经劫难后被立为太子,登基后便是仁宗 。
最终,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与双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见,而身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黑暗和惨烈吗?肯定不是,非但不是,而且还格外的温馨和感人,充满了人性美的光辉 。确切地说,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两个女人,而是三个女人,或者说是三个母亲 。她们用各自不同的母爱,尽情诠释了什么叫女人的美德,为仁宗皇帝创造了平和安详的成长环境 。可以这样下结论,赵祯做了41年的皇帝,死后之所以得到“仁宗”之庙号,与三个母亲的熏陶不无关系 。
在真实的历史中,仁宗赵祯还真不是刘皇后的儿子,他的亲生母亲姓李,本是刘皇后身边的一个普通侍女,杭州人,也许是在自知不能生育的刘皇后的刻意安排下,被皇帝“幸”了后生下了赵祯这子 。刘皇后特别高兴,把还在襁褓中的赵祯抱到自己这里喂养,并由另一位杨姓贵妃共同帮助照料这个孩子 。也就是说,赵祯一出生,就有了三个母亲:生母和两个养母 。
网络配图
【揭秘宋仁宗赵祯是怎样对待生母和养母的】刘皇后并没有传奇故事中说的那么狠毒,相反,她对李姓侍女很好,还不断地提升她的地位,先是晋升为才人,又升为婉仪,仁宗即位后,再升为顺容 。她还派人寻访李氏的亲属,给他的弟弟封了官,以示恩惠 。后来刘皇后担心皇帝不是自己亲生的,怕日久天长,生出是非,于是,把李氏派出宫外,为先帝真宗守陵去了 。
《宋史》对李氏的记载是说她天性沉默寡言,是个善良质朴的人,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她夹杂在一群先帝嫔妃之中,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能够做到这样,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宫廷历来就是是非之地,是个巨大的名利场,传统的“母凭子贵”观念对李氏一点作用也没有,说起来真让人不敢相信 。一个母亲能够如此隐忍自己的亲情,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多年来不声张此事,没有借此生出事端,只能说明她具有美好的品德,是个伟大的母亲 。
李氏死于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享年46岁 。在她临死前,刘皇后(已经是皇太后了)又以仁宗的名义加封她为先皇的贵妃:宸妃 。在安排李贵妃下葬的时候,刘皇太后听取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以皇后的礼仪规格下葬,一年以后,即公元1033年,刘皇太后也去世了,享年65岁 。
还有一个母亲,就是杨姓贵妃,史称杨淑妃,也是一位明事理、善良的母亲 。仁宗皇帝是被刘后和杨妃养大的,在具体的生活起居上,杨妃出的力更多些 。所以,从小仁宗就称刘后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杨妃在后宫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日子,人缘极好,与刘皇后相处融洽,对李氏也很照顾 。在仁宗为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想让她的侄子做诸司副使时,她主动提出:“小儿岂胜大恩,小官可也 。”于是改封为“右侍禁” 。
在仁宗皇帝的心中,如何看待这三位母亲的呢?其中包含了亲情、孝道、感谢等诸多复杂的情感,如果避开政治因素不谈,就家庭关系而言,仁宗的处理是得体的,显示出人性之美 。
按《宋史》的记载,仁宗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刘皇太后去世,燕王告诉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而李宸妃是给刘皇后害死的 。仁宗才罢朝数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而且亲往李妃的墓地祭奠,并开棺验尸 。打开棺材后,发现李宸妃面色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冠服全是按皇后标准穿着的,仁宗慨叹说:“人言岂可信哉!”赵炎经过分析,认为这则记载颇多蹊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