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江南首富沈万三因太富被朱元璋害死?( 五 )


三是通番说 。
这里所说的“通番”,指的是海外贸易 。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孔迩《蕉馆纪谈》说沈万三“乃变为海贾,遍走徽、池、宁(国)、太(仓)、常(州)、镇(江)豪富间,转辗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 。”
元朝时海运发达,外贸畅通,来中国贸易的外国人不少 。元人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二百二十余个 。自1282年起,元朝开始海运漕粮,并设立了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行泉府司 。因官船和人手不够,便雇私家船户运送 。据元学者虞集《道园学古录》说:船户中以富豪船户获利最多,他们常夹带商品船和小快船,“交通海外诸番,博易以致巨富” 。也就是假公济私,靠走私发了洋财 。
延祐元年(1314)开放私人对外贸易,下海商船大增 。至正三年(1343),江苏沿海“下番”船只多达三千余条,主要贸易对象是高丽、日本和琉球,也有去南洋群岛等地的 。此时的沈万三正值青壮年,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有商贸经验,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发财机会 。
从周庄白蚬江经大运河由刘家港出海是很方便的,加上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又深受海外欢迎,回头带些舶来品,如珍宝、香料和药材,来回都能赚取巨额差价 。“通了番”的沈万三,想不发财都是不可能的 。
《明史》载,至正十九年(1359),暂时归顺了元朝的张士诚“自海道输粮十一万石于大都”,这次行动,就是由沈氏家族具体实施的 。因为陆路上朱元璋等反元势力的阻隔,所以《吴江县志》有沈万三“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的记载,可见沈家对海运已是熟门熟路了 。另外,明人笔记多处记载沈万三家有海外珍奇,也可作为他“通番”的佐证 。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沈万三家族以垦殖为根本,可能接受过一些来历不明的资产,并以此为资本开拓商业,并大胆通番,开展海外贸易,从而一跃而成为巨富 。
沈氏家族败落之谜
沈氏家族的没落是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次打击大约在洪武三年(1370)至六年(1373) 。
元末,张士诚割据苏州十四年,是朱元璋争夺天下最强大的敌手 。沈万三和张士诚本系旧友,在张士诚保护下,沈氏家族利用元朝颁布的《官本船法》、《市舶法则》等规定,大规模进行海上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 。反过来,他们又以自己超强的财力,坚定地支持张士诚的大周政权,以与朱元璋抗衡 。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沈家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为了输诚讨好,花钱消灾,他们屡屡贡献自己的财富 。什么输粮呀,献金呀,筑城呀,犒军呀,都是数以亿万计的用费,在所不惜 。为什么?为了保命 。只要大明天子不以“资敌”的名义要他们的脑袋就行 。但是,朱元璋仍然大怒了 。他说:“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便是沈万山已经不在人世,沈家也没人充军云南,但经过这番折腾,沈家的财富也蚀减过半了 。再加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对江南富民采取了严苛的政策,多次强制迁徙,并课以重赋,从此之后,沈家也就一蹶不振了 。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春天,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旺之子)沈至、沈庄先后入狱 。《故沈伯熙(庄)墓志铭》记:“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绁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入则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于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药莫疗……卒于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