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大禹治水用了多少年?

导读: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传说 。相传禹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
因为治水有功,舜传位给禹 。后来,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禹便被称为“夏宗神” 。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 。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 。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 。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 。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 。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 。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 。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 。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 。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 。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 。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 。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 。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 。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