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书是中国清代北方的一种满族说唱文学 , 属鼓词类 。盛行于乾、嘉、道三代 , 至光、宣时始趋于没落 。因为它的“词婉韵雅”(注:闲园《金台杂俎》:“分东西城两派 , 词婉韵雅 , 如乐中琴瑟 , 必神闲气定 , 始可聆此 。”引见孟瑶《中国小说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 1970年12月) , 621页 。) , 所以在当代的艺坛上地位极高 , 曾被推崇为当时说书人之最上者(注:缪东霖《陪京杂述·杂艺》:“说书:人有四等 , 最上者为子弟书 , 次平词 , 次漫西城调 , 又次为大鼓梅花调 。”清光绪四年刊本 , 1页 。) , 满族人士 , 甚至尊称它为“大道”(注:语见《拐棒楼》子弟书:“自从那小窗故后缺会末 , 霭堂氏接仕袭职把大道传 。”) 。
它之所以被称为“子弟书” , 主要是因为它的始创者、作者、演唱者、听众等 , 多以八旗子弟为主 。而且演唱者因为有“子弟”身份 , 在演唱时 , 还有“请场”的仪式和规矩 。
这种曲艺的体制实渊源于鼓词 , 但无说白 。至于它的唱词虽仍以七言为主 , 然而可以随意增加衬字 , 最多一句有长达三十字者 。其实子弟书一句长达二十字以上的句子颇多 , 如韩小窗《徐母训子》 , 即有二十七、八字一句的 , 而《雷峰塔》卷中 , 更出现两句长达三十字 。其中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者 , 可以不分回:而关目繁杂 , 篇幅稍大的 , 则可以分为二、三回 , 甚至三、四十回 , 回约百句 , 间有回目 。
每回之前 , 又多以七言一首开端 , 叙述作者的写作动机或总括全书大意 , 名曰“诗篇” , 俗称“头行” 。它的歌词每两句押韵 , 每回限用一韵 , 韵用我国北方戏曲与曲艺所通用的“十三辙” 。二回以上的作品可以每回换韵 , 也可以一韵到底 , 不加限制 , 十分自由灵活 。
现存的子弟书大约有五百种以上 , 它的题材来源 , 则以取材于我国明清两代通俗小说、元明清三代传奇与当时北京流行的散出或京剧等故事占最多 , 为数在三百种以上;而以描写当时北京社会生活及风土人情等为题材者 , 也有近两百种 。前者不乏极为优秀的作品 , 它们的艺术成就 , 往往远在原著之上 , 而且影响深远 , 流传极广;而后者所保存当代的社会史料则极为丰富 , 实为后人研究清代社会史最珍贵的资料 。
【满族文化满族的子弟书是怎样盛行的】子弟书的曲调最初只有西调 。“然仅有一音 , 嗣而厌常喜异之辈 , 又从而变之” , 遂有东调 。西调又名“西城调”、“西韵” , 音节近于昆曲 , 阴腔极多;东调又名“东城调”、“东韵” , 音节如高腔 , 正大浑涵 , 有古歌遗响 。
关于子弟书的作者 , 他们的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 , 现今多已湮没不传了 , 但根据现存作品的诗篇与结尾曲文等 , 可以考出作者的别号或书斋名的约有百余种五十多人 , 较著名的罗松窗有《庄氏降香》等八种 , 韩小窗有《千金全德》等二十二种 , 鹤侣氏有《集锦书目》等十八种 , 芸窗有《刺汤》等七种 , 竹轩有《借芭蕉扇》等六种 , 西园氏有《桃洞仙缘》等六种 。其中罗松窗是西调的代表作家 , 韩小窗则是东调的代表作家 , 二人是专业的子弟书艺人 , 作品以取材于我国著名的小说戏曲故事中情节动人者为主;鹤侣氏、芸窗二人则是业余作家 , 他们写作子弟书 , 目的在陶情自娱 , 所以多取材于身边琐事或借题发挥 。综观此四人中 , 自以韩小窗在当时的地位最崇高 , 艺术成就也最大 。
- 锡伯族文化锡伯族的叼羊是什么意思?
- 满族文化满族语言文化发展史
- 满族文化满族语言文法简介
- 武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如何评价商朝武丁功绩
- 武丁中兴是哪个商朝君王开创的盛世?
- 武丁中兴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武丁中兴
- 郭图怎么死的?谋士郭图是被谁杀害的
- 三国郭图简介郭图是谁的谋士?
- 为什么说宋代已经迈入近代化的门槛?
- 羊侃简介南梁一代名将羊侃结局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