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辽代佛教兴盛:一些大寺院竟富可敌国( 二 )


辽代寺院一般都比较富裕 , 僧尼生活优裕 。特别是一些大寺院 , 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在道宗末年 , 政府财政困难 , 出现了寺院向国家捐献的现象 。辽代佛教僧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 他们所享有的某些特权 , 只有以后元代的喇嘛教僧人可以相比 。所以 , 民间愿意出家为僧尼的人很多 。
道宗时滥度僧尼的情形臻于极致 , 僧侣人口数量达到了高峰 。学界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 , 辽代总人口约近千万 , 道宗时的僧侣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3.6% 。与辽同时代的北宋 , 其僧侣人口的最高峰是真宗天禧五年 , 僧侣人口占总人口数也不过0.92% 。当时 , 这已经遭到朝中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 , 认为当时僧侣数量之众 , 已经到了国家财政所无法承受的地步 。
出使辽国的苏辙 , 对这一点看得更清楚:“契丹之人 , 缘此诵经念佛 , 杀心稍悛 。此盖北界之巨蠹 , 而中朝之利也 。”此言道出了在佛教的长期濡染浸润下 , 契丹人由强健变为文弱 , 辽王朝由雄盛转为衰微 , 国势由此一蹶不振 。以致最后竟不敌以2500人起兵的女真 , 走向覆亡 。
对于辽代佛教的消极影响 , 金末元初 , 在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着“辽以释废 , 金以儒亡”的说法 。1247年 , 忽必烈召见金朝遗老张德辉 , 曾就此说法征询他的意见 , 张德辉着力阐述了他对“金以儒亡”的不同看法 , 而对“辽以释废”一语未予置评 。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辽代佛像
内忧的辽抗不住外患
历史上 , 完颜阿骨打起兵灭辽是辽灭亡的直接原因 , 但辽以那样一种“打不过人家”的方式覆灭 , 与其内部的“不安”也有很大关系 。
耶律阿保机通过契丹族的世选制成为契丹迭剌部首领 , 从而登上契丹政治舞台创立了辽 。世选制是契丹固有的传统 , 与“立嫡以长 , 不以贤”的世袭标准不同 , 是采用一定范围的“择选”方式来选出领袖 , 并有任期限制 。所以 , 当他将皇位继承权限定在其直系后代 , 改变了这一“世选制”传统后 , 便遭到了同样具有世选权利的亲兄弟的挑战 。其后 , 他任命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 , 但遭到以皇后为首的各大草原部落阻挠 , 耶律倍最终未能以太子身份登上皇位 。
此后 , 辽的几位皇帝——耶律德光、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也都是以世选方式登上皇位 。直到辽景宗在外戚和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下 , 册封太子 , 封建世袭制度才真正在辽确立 , 但世选派的影响仍然很大 , 辽兴宗、辽道宗、辽天祚帝三朝内部的激烈权力斗争都与此有关 。从历史角度看 , 世选制和世袭制两派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 并由此导致辽内部的激烈权力斗争 , 这也是辽灭亡的原因之一 。
此外 , 辽的边疆政策也留下后患 。辽初统一东北的渤海国后 , 主要方略转为南侵中原 , 因此对东北地区采取了“迁人弃地”的做法 。在辽初 , 这是正确举措 , 但在中后期 , 这里的军事力量就显得薄弱 , 《契丹国志》载:“景宗乾亨元年 , 自东丹国南迁 , 契丹经营河朔 , 不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