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 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 。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 。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
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 。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它上承周汉传统,从服装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 。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 。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 。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 。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 。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 。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 。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 。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 。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 。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 。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 。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 。
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 。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 。《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是什么样的?
- 隋唐时期的外国人:被允许在中国居住仕官通婚
- 历史上的李存孝: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打虎的传说
-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杂裾垂髾服
-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时期武士铠甲是什么样
-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戎服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等级规定为何如此严格?
- 塔吉克族服饰塔吉克族女子喜欢怎样穿
- 塔吉克族男女服饰究竟有什么讲究
- 隋唐五代服饰:晚唐士人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