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辽战争真正的英雄并非杨家将

宋辽战争的起因是
宋辽战争旷日持久 , 北宋两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收复燕云幽州地区 , 双方久攻不下 , 而持续的战争已让双方国内民怨沸腾 , 国库空虚 , 两国终于于公元1004年 , 订立盟约 , 互为兄弟之国 。
《赵匡胤》赵光义剧照
公于979年 , 赵太宗赵光义一直想要结束南北群雄割据的局面 , 统一中国 , 收复辽国占领的幽州之地 , 于时发动了第一次的北伐大辽 , 宋辽战争拉起了帷幕 。不曾想这一战争持续了25年至久 , 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
在赵光义之前的赵光胤就曾五代十国末期的各国纷争 , 深为感触 , 应运而起 , 代周称帝 , 一心想要结束乱世纷争的大世 , 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 , 常言说“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昏暗交错的乱世纷歌 。各国之间的常年的征战兼并 , 生灵涂炭 , 百姓漂零 , 各地英雄豪杰趁势而起 。这种时代背景造就了乱世英雄的情怀 , 就不难理解赵光义的北伐统一中国的理想 。
虽然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 赵光义也险些在幽州城下中箭丧命 , 但是这些失败没有阻止他的第二次北伐的决心 。在休养生息几年后 , 辽景宗逝世 , 幼主即位 , 母后专权 , 这让当时的北宋朝臣 , 以为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辽国虽是政权更迭 , 但是朝廷上下一心 , 而且大辽萧太后政治清明 , 任人唯贤 , 国家下上一片和睦顺遂 。错估的辽国局势 , 让北宋的第二次北伐陷入了久战不下的拉锯战中 。
宋辽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揭秘宋辽战争真正的英雄并非杨家将】宋辽战争从公元979年打到1004年 , 历时25年之久 , 对于这样的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期战争而言 , 战争的动机已不是攻城略地 , 泄恨报仇这类小私小义能支持的 。
澶渊之盟 订立画像
在宋太祖赵匡胤确定“先南后北”的大统方针后 , 宋太宗赵光义继承遗志 , 于公元979年 , 灭掉北汉后 , 立即挥军北上 , 剑指幽州燕云地区 , 军队规模之大 , 决心之盛 , 让人不难联想这是赵光义在经历五代十国动乱纷争的乱世情怀 , 当然 , 这也与当时的军事理论以打突袭游击战 , 讲究速战速决有关 , 这是那个时代小国林立 , 边境不分所决定的 , 后来 , 在遇到北方广袤的大辽时 , 这样的战术就不起作用 , 赵光义的第一次北伐以在幽州城下中箭负伤结局 , 他侥幸逃脱辽军的合围 , 回到北宋后 , 开始长达6年的“弭兵” , 其实就是休养生息 , 整顿兵力 , 伺机再战 。
尽管期间宋辽两国小战不断 , 辽景宗逝世后 , 宋国还趁虚而入 , 但没有讨得好果子吃 , 还曾向辽国求和 , 但被辽国拒绝 , 但这些都没有阻碍赵光义的第二次北伐 , 他还是要实现他的“经略燕云”的大计 。在第二次长久的征战中 , 宋国大多数处于主动攻击的一方 , 不论胜负 , 两方的战绩持平 , 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打到最后两国都支撑不下去了 , 于是才在公元1004年 , 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 , 结为兄弟之国 , 而后双方维持了很长一段相安无事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