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泰山封禅的隐秘: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闹剧( 二 )


真宗遂决定当年十月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曾问权三司使(财政大臣)丁谓经费有无问题?丁谓回答:“大计有余 。”这更坚定了真宗过封禅瘾的决心 。六月的一次朝会上,真宗又继续演绎着上回那个故事说:“去年那位神人又托梦告知,将有‘天书’降于泰山 。”果然,王钦若上奏说,泰山下有醴泉涌出,泉旁的亭中有“天书”下降 。于是群臣再纷纷上表称贺,乞加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 。至此,封禅的舆论准备,可谓相当完满 。其他准备工作也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如令匠人们专门制造了奉迎 “天书”使用的“玉辂” 。
十月初四,以玉辂载天书为前导,赵恒在庞大的仪扈从下居中,文武百官紧随其后,封禅队伍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了 。大队人马走了十七天,才从京城来到泰山脚下 。仪仗、士卒遍列山野,两步一人,数步一旗,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其气势着实宏大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赵恒在斋戒三天后,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在众臣簇拥下,登上南天门,来到岱顶神庙 。次日,举行隆重而繁琐的仪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诸神,礼毕下山 。再以同样隆重的仪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 。最后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外使和众僧的朝贺,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 。然后大赦天下,文武官员进秩,赐天下大酺三日,各地举行公费宴庆 。
这里顺便提一下泰山中天门之下,海拔八百米的“回马岭”,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优美 。传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骑马上山,至此坡路高峻陡峭,马不能行,只得在此回马 。现有石坊一座,额刻“回马岭”三字 。可是从历史记录来看,宋真宗并不是骑马上山的,而是坐山轿上的山 。泰山岱庙的《宋真宗封祀坛颂碑》记述:“上乃乘轻舆,陟绝嗽,跻日观,出天门 。”即乘坐山轿,攀盘道石阶而上 。而这“回马岭”,据说唐代就有此名 。有人认为应是唐玄宗封禅泰山的回马之处,也有人认为应是汉光武帝登封泰山的回马之处,不知哪个推断的可信度较大?
十一月,真宗的大队人马还拐到曲阜谒拜了孔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命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然后参观了孔府,游览了孔林,赐钱三百万 。以封禅礼成,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 。真宗还作《庆东封礼成诗》,令诸臣唱和,最后盛宴群臣 。回到京城开封,诏定“天书”下降京城之日为“天庆节”,“天书”降于泰山日为“天贶节”,命文臣将其封禅泰山之行编成《大中祥符封禅记》一书 。封禅大典前后历时五十七天,此后天下争言符瑞,群臣也争上表章,竞献赞颂之词,举国如痴如醉 。
在其后的日子里,各地不断有符瑞吉兆像卫星一样放出来 。如陕州报告说:“黄河自清”了,解州又发生“池盐不种自生”的奇迹,河中府百姓居然在中条山苍龙谷发现了黄金护封的仙书《灵宝真文》……真宗都深信不疑 。大中祥符三年(1010)六月,河中府士人、父老、僧道一千二百人恳请真宗到汾阴祭祀后土,其后又有文武官员和各界代表三万余人到京请愿,要求真宗亲祀汾阴后土祠 。真宗这时对制造大排场以抬高声望的做法似乎已经上瘾,决定明年春天亲祭汾阴地神 。
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二十三日,赵恒又率众启程,西祀后土的队伍仍以“天书”为前导,经洛阳,出潼关,沿黄河北上,直趋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 。历时二十一天才到山西宝鼎奉祗宫,以封禅泰山的隆重礼仪祭祀后土地祗 。完成后,真宗又过黄河,折道向西,来到华山,补上拜谒祭祀西岳庙的礼仪 。归途中,又在洛阳停留了二十多天,再去巩县(今属河南)拜祭祖宗三陵(太祖之父的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 。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前后闹腾了近七十天,这趟“西祀”比“东封”耗费更大 。准备工作就做了年余,修行宫、治道路、征民夫、役兵卒、贡钱物,动辄上万人,几十万钱帛 。一些正直的朝臣上书劝谏,真宗根本听不进去 。回来后,又是加官进俸,又是派使臣分赴五岳,为诸岳册封帝号,仍忙得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