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饮食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简介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
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 。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 。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 。
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 。
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 。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 。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
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 。
“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 。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 。颇有独特风味 。
【壮族饮食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简介】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 。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 。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 。
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 。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 。
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 。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 。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