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 ,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 , 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 。韩国要把上党 , 献给秦国的时候 , 上当郡守冯亭 , 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 意图显而易见 。
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 , 上党险地向来为兵家要地 , 一旦落入秦国之手 , 秦国攻赵之路畅通 , 秦军可越太行山威胁位于河北的赵都邯郸 , 远可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上的险境要塞 , 截断邯郸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 , 这无疑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战略局面 。
这就为秦.赵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后世看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 。关乎国运之战的分析 , 从全局来看比较好 , 我个人认为从战略层面上分析一下 , 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 。
国家间的战争 , 无外乎政治 , 军事 , 经济各方面的综合较量 。
网络配图
军事方面赵军带兵出战的是廉颇 , 他被是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一 。赵军早就普及了铁制兵器 , 并且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后 , 赵国率先有了骑兵这一兵种 。
秦国虽然兵器以青铜为主 , 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的军功爵制 , 完全弥补了秦军技术上的落后 , 对于秦国的老百姓来说 , 要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 , 完全取决于自己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爵位 , 在秦国爵位分为20级 , 杀敌斩首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
在秦国当官为吏必须有爵位 , 没有爵位是不行的 。秦军对战争的渴望与热情 , 远非六国可比 。这也是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的重要原因 。
在长平之战的初期 , 秦军是有王龁带领的 , 在初期的交战当中秦军是占有优势的 。最初的三个月内赵军遭遇了一连串失败 , 丢失两道防线 , 折损一将六尉 。弄得赵孝成王都怨廉颇不出力 。可见秦军的战斗力比较高一些 。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 , 对于公元前262年的赵国而言 , 和平的希望已经不存在 , 战争爆发后 , 赵国想和秦国议和 , 但以失败告终 。从这时开始 ,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成了两国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网络配图
赵国军事上有三种选择 , 主动攻击 , 自行撤军和持久防御 。进攻已经被证明是不行的了 , 那自行撤军在战国时期 , 那种敌军当前情况下主动撤军 , 就相当于大溃败也不太可能了 。何况大军撤回太行山以东 , 依托壶口关 , 滏口陉 , 井陉险地防御 , 固然可用兵以较少 , 并能阻挡秦军 , 但这意味着赵国失去太行山以西的大片领土 , 其中包括赵国起家的晋阳(太原) , 这是赵国不能接受的 , 因为战败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剩下的就是只有坚壁清野了 , 秦军对据险死守的赵军也显得没有办法 , 两军在长平相持三年之久 。
战略决战最终考验的就是综合国力 , 综合国力首先是经济方面的表现 。在战国时期 , 经济第一表现就是农业发展 。秦赵两军在长平对峙 , 这时考验两国后勤能力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