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写作文时都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豪情满怀的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必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的故事 , 讲的就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 。
先后任陇西太守、爵封新息侯的伏波将军马援 , 论战功、数政绩、凭操守 , 都是东汉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 理应受东汉王朝的表彰和封赏 , 然而 , 他却未能入选云台二十八将 。不仅如此 , 当他病死彊场、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马革裹尸”后 , 更遭到爵位被夺、死无葬处的悲惨结局 。
一代名将为什么会遭如此不公的待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一封家书惹的祸 。
马援有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马援的一生 , 就是征战的一生 , 为了东汉的建立 , 他东征西讨 , 西破羌人 , 南征交趾(今越南) 。
但是 , 这个连死都不怕的大丈夫 , 仍然有所畏惧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侄子 。
马援早年丧父 , 是哥哥们的呵护下成长的 。他大哥时为河南太守 , 二哥、三哥都在京城为吏 。马援不依赖哥哥 , 小小年纪就去了边彊 , 以放牧为生 。后来他发达了 , 管着几百户人家 , 有牛羊数千头 , 谷数万斛 。他曾说:人发了财 , 贵在能救助他人 , 否则就是守财奴 。因为他为人慷慨 , 所以有许多人来投奔他 , 成为陇右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 。
当光武帝刘秀率领兵马行进在光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漫漫征途时 , 雄居于陇西的隗嚣和称帝于巴蜀的公孙述 , 就成为刘秀一统天下的巨大阻碍 。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 马援选择了投靠刘秀 。作为隗嚣的属下 , 作为公孙述的老乡 , 马援选择刘秀 , 说明他仅仅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 , 还是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 。
马援的二哥死后 , 两个侄儿少不更事 , 口无遮拦 , 得罪了不少人 , 马援深以为忧 。他关心这两个侄儿 , 就像关心自己的儿子一样 。当他远在交趾万里以外的时候 , 还不忘写信告诫他们 , 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诫兄子严敦书》 。
他在书信里只说了一件事 , 就是要求侄儿不要在背后论人长短 。这点真心没错 。为了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 , 老马还在信中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做人要学龙伯高 , 不要学杜季良 。他说 , 龙伯高为人厚道 , 廉洁奉公 , 具有很高的威望 , 我喜欢并尊重他 , 希望你们效仿他 。杜季良他豪侠仗义 , 替人分忧 , 助人为乐 , 不论人品清浊他都能结交 。我喜欢并尊重他 , 但是不希望你们效仿他 。
马援诫侄 , 本是出于教育后代的善意 , 令他没想到的是 , 正是这份诫侄书偏偏将他卷入是非之中 。因为 , 他本身也不自觉地在书信中论了龙伯高与杜季良的短长 。
在马援诫侄之后 , 就有杜季良的仇人以他的诫侄书为依据 , 向光武帝举报杜季良 , 说杜季良“为行浮薄 , 乱群惑众” , 并附带着告了与杜季良交好的梁松与窦固 , 于是杜季良被革职 , 梁松与窦固也被刘秀狠狠地批评了顿 。
- 改变华夏历史的十大战役千万别说你不知道
- 如何评价剿灭叛贼的东汉朝能臣杨琁?
- 破釜沉舟发生在哪次战役中破釜沉舟的道理
- 隆兴北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真是被慈禧逼死的吗?
-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是骗局还是真实?
- 多尔衮死亡之谜:是意外还是被人谋害的
- 揭秘一代名相狄仁杰三个儿子下场竟是这样的
- 揭秘秦始皇墓中的长明灯真的是千年不灭吗
- 百日维新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杀死慈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