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灭蜀头号功臣( 三 )


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吴太傅诸葛恪取得东兴之战胜利后,恃功轻敌,不顾群臣劝阻,再次兴师攻魏 。围合肥新城(即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久攻不下,被迫退归 。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死,旧大臣不归顺新朝 。东吴著名的宗族大姓都有自己的地方武装,凭借武力,倚仗权势,完全可以独霸一方 。诸葛恪刚刚把持朝政,国内没有众所期望的君主,他不考虑如何安抚上下,以便稳定政权,却对外频繁用武,虐待自己的人民,以全国的军力攻打合肥这座坚固的城池,死者不下数万,大败而归,这是诸葛恪自取灭亡的末日 。从前,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曾得到各自国家君主的重用 。君主死,他们自己也就末日临头了 。更何况诸葛恪的才能远远不能和上述四位贤能之士相比 。但是他又不慎重考虑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其自取败亡,为期已经不远了 。”
体恤民众
不久,邓艾迁升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 。他看到有些地方宫不重视农业生产,专事交游请托,作风浮华不实,又上书建议说:“一个国家最当务之急不外有二,一是农业,一是战备 。国家富裕了,军备才能强盛,才能战无不胜 。而农业,是取得胜利的根本 。孔子说过:‘粮食丰足,兵力才能丰足 。’粮食的重要性实在兵力之上 。如果朝廷不设奖鼓励,那么下面百姓则不会用劲地去积储财富 。今应设立奖赏,鼓励人们广积粮食,这样,就使得游说奔波及华而不实的风尚得以杜绝 。”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 。这时,司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 。司马氏世袭中外要职,集军政大权于一己,擅行废立,屠戮政敌,党附曹魏皇室的将领遂先后举兵反抗 。同年,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后,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恐受株连,蓄谋举兵 。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他们假称受郭太后诏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传檄州郡,讨伐司马师 。邓艾杀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今河南商水境),建造浮桥,这样司马师到达后,才得以占据乐嘉 。文钦因落在大军后面而战败于城下 。邓艾追击文钦至丘头,文钦逃奔吴国,降于吴丞相孙峻 。
孙峻等魏国内乱之机率军号称十万,想要渡江 。魏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邓艾据守肥阳 。邓艾认为肥阳离敌太远,非要害之地,便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泰山太守诸葛绪等在黎浆拒敌作战,击退了吴军 。
同年,朝廷任命邓艾为长水校尉 。并因为他打败文钦等一系列战功,进封为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职务 。
同年七月,蜀汉卫将军姜维乘大将军司马师病亡,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 。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 。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残部万人还保狄道 。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
壮士解腕
大将军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此时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的精兵在西边战败,贼军士气很旺盛,乘胜的军队不可抵挡,而将军带领乌合之众,跟在战败的军队后面,将士们丧失了斗志,陇右动荡不安 。古人有这样的话:‘蝮蛇咬了手,壮士就砍掉自己的手腕.’孙子兵法说:‘车队有时不去进攻,地方有时不用把守 。’这是在小的方面有损失而在大的方面得到保全的缘故 。现在陇右的灾难,比毒蛇还要过分,狄道这地方,不只是不能把守的问题 。姜维的军队,这是我们应该避开的锋芒 。不如分割险要防守,观察敌人的破绽,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再进军救援,这才是获胜的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