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 。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 。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 。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 。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 。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 。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
相持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