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参加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景泰蓝夺一等奖

【晚清政府参加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景泰蓝夺一等奖】掐丝是制作景泰蓝最为讲究的一道工序 。掐丝师傅用镊子夹着剪好的扁铜丝 , 蘸上稠的白芨戎浆糊 , 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纹饰 , 粘附到铜胎上 。由于白芨见火即化 , 还需要在粘满铜丝的铜胎上筛一层银焊药粉 , 放在火里高温焙烧后 , 铜丝就牢牢地粘在铜胎上了 。匠心独运的掐丝师傅 , 能自由娴熟地在铜胎上掐出四季花开、龙飞凤舞等栩栩如生的图案来 。图中掐丝师傅正用镊子把扁铜丝 , 粘在铜胎花瓶上 。
1904年 , 晚清政府首次率商队参加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 。北京珐琅作坊老天利商号制作的景泰蓝“宝鼎炉”参展 , 并荣获一等奖 。时隔11年后 , “宝鼎炉”再度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 再捧金杯 。从此 , 景泰蓝成为蜚声国际的工艺品 , 各国商贾纷纷前往中国订购 。时至今日 , 景泰蓝在北京、香港等地的大型拍卖会上 , 往往因高昂的价格让人瞠目 。
一直以来 , 人们都把景泰蓝看做中国工艺品的代表 , 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它传自阿拉伯世界 。
相传在元代 , 远征欧亚的蒙古大军 , 俘虏了一批西亚的能工巧匠 。阿拉伯地区的金属胎珐琅制品便这样传入中土 。流光溢彩、极度奢华的掐丝珐琅制品 , 一直以来都作为皇室御用的工艺品 , 在民间几乎无从觅得 。直到明景泰年间(1450年至1456年) , 掐丝珐琅工艺才开始流入民间 。因为当时多用蓝色 , 且底部带有“大明景泰年制”的款识 , 故而有了“景泰蓝”的称谓 。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祥地 。明清以降 , 景泰蓝作为宫廷重器 , 摆放在庙堂之上 。民间有“一件景泰蓝 , 十箱官窑器”之说 。据史书记载 , 乾隆皇帝对景泰蓝嗜之极深 , 小到手上的扳指 , 大到室内的桌椅、花瓶、熏炉、床榻都用的是景泰蓝 。甚至 , 他还在紫禁城专门设置了生产景泰蓝的造办处 , 拥有几百工匠 。清末民初 , 北京民间涌现出不少水平高超的景泰蓝作坊 , 如“老天利”、“静远堂”、“德兴成”等 。其中尤以“老天利”名声最大 , 工艺最精 。
景泰蓝具有极为繁琐复杂的工艺 , 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一百零八道工序 。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 , 而且把绘画和雕刻技术也融入其中 , 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