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历史撒拉族有啥社会组织

“阿格尼”“‘阿格尼’是由最亲的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 , ‘阿格尼’是一个合成词 , 及突厥语种的‘阿改’(哥哥)和‘乃尼’(弟弟)两次复合而成 , 相当于汉语中的‘当家子’ 。”韩占祥老人说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撒拉族的“阿格尼”中 , 父亲在整个氏族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免费使用子孙的生产工具 , 父辈对子孙有统帅权利 , 但也不同程度地残留着母权制的现象 。根据有关资料看 , 舅舅对外甥拥有特别的权利 , 凡被认为是一些重大的家事 , 诸如外甥结婚 , 诞生 , 丧葬以及变卖家产 , 分家、外出谋生 , 外出归来等一应诸事 , 都须请阿舅来主持 , 或征得他的同意 。由此可见 , 在撒拉族“阿格尼”制度中 , 虽然父权有决定性的作用 , 但是舅权即母权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
撒拉族在本“阿格尼”内禁婚是一条根本的准则 , 氏族内是不能相互通婚的 , 但姐妹的子女是可以通婚的 。这是因为“阿格尼”仅指兄弟即男系 , 而没有指姐妹 。所以把姐妹看做是“外人” , 究其原因 , 这是伙婚制的残留 。即在亲属制度中被忽视为旁系兄弟姐妹的人 , 包括疏远的兄弟姐妹 , 都被永远纳入婚姻关系中 。而亲兄弟姐妹则一律不得通婚 , 虽然血缘上是亲属 , 但是属于不同的氏族 。撒拉族早期先民社会中 , “阿格尼”长(即族长)是具有一定的固定地位的 , 并在“阿格尼‘内部传承 。他的职能如一家之父 , 一族之长 。这些头人所充当的角色:在”阿格尼“内部发生矛盾时 , 有调解权 , 对外起联络员的作用 , 他们有权使用部分公共财产 。
“孔木散”“孔木撒”是“孔木”和“散尼”的复合词 , 当代突厥语种意为“全体、全部”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 , “孔木散”意为全体民族成员在内的所有的人 。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人 , “孔木撒”在此是指“一姓人”或“一个根子” , 是由“阿格尼”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 , 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组织 , 一个“孔木散”包括3至5个“阿格尼”不等 。
每个“孔木散”中都由头目 , 称“哈尔” , 意为长者或才者 。修渠挖泥 , 开垦荒地 , 管理宗教事务以及与其他“孔木散”交往时 , 均由“哈尔”出面负责 。各户之间如有纠纷 , 先由“哈尔”调解 , 若“哈尔”解决不了 , 再转上面解决 。每个“孔木散”同时也是一个宗教活动单位 , 要出一名学董参加村里清真寺的管理工作 , 即负责管理寺院财产 , 向群众征收学粮、宗教费用 , 这样 , “哈尔”即是行政上的基层统治者 , 又是宗教义务的基层管理者 。
据韩占祥老人介绍 , 撒拉族“孔木散”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 , 是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 一般来说一个“孔木散”就是一个姓氏 , 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祖先繁衍而来的 , 互相彼此都是亲戚 , 外姓人一般来说不能加入到同姓“孔木散” 。
“阿格勒”“阿格勒”意为“村落”或“村子” , 它是由几个“孔木散”联合形成的单独的居住区 。撒拉族先民大约在7世纪初 , 分为东西五部 , 西东部就是乌古思 , 有23系 , 而撒鲁尔是其中的一支 , 有自己特殊的标志 , 图腾 , 旌旗 , 并按照一定的范围从事牧业生产 , 同一民族组成“阿格勒”为家 , 毡房 , 后来才发展成地域性概念 , 前者含义仍存在于哈萨克等游牧民族中 , 但是东迁后撒拉族先民在特殊的环境下 , 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阿格勒” , 比如街子有18个“阿格勒” , 清水有9个“阿格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