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妇女的发饰,虽不如宋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 。
公元1368年,名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立国号明 。明朝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讲求实效的措施,以利恢复生产 。由于生产力获得了提高,市场进一步扩大,新型工业不断涌现,一些工业城于是随之形成,统一后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明从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夺取政权后,注重对不符合汉族习俗的礼仪进行了整治,多采用和恢复了唐宋时期的制度和习俗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样,但也具有其本时代的一些特色 。
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 。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 。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 。“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
明代女子发型
明代少女小髻发饰
明代宫女发髻样式
桃心髻
将头发盘成扁圆状发髻 。
另,髻后连绵交叠另有数个小鬟,微微倾侧,状极娇妍 。
双螺髻
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 。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
双螺髻
假髻
又称鬏髻,为明代宫中侍女、妇人所仲爱 。当时有“宫女多高髻,民间喜低髻”之说 。此类假髻形式大多仿古,制法为先用铁丝编圈,再盘织上头发即成为一种待用的妆饰物 。明末清初特别时兴,在一些首饰店铺,还有现成的假髻出售 。
头箍
又名“额帕” 。明代无论老妇、小女都非常盛行 。一说头箍是从原“包头”演变而来,最初以粽丝编结而成为网住头发而已,初时尚宽而后行窄,其实用性为束发用,并兼之装饰性,取窄小一条扎在额眉之上 。此装饰物自明代始有 。
牡丹头
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 。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 。”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发式高大,实际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 。此种发式,一般均充假发加以衬垫 。
牡丹头
挑心髻
明代女子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 。后来又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也有珠翠装点 。渐渐地名目越来越多,样式也从扁圆趋于长圆,有“桃尖顶髻”、“鹅胆心髻”等名称,还有模仿汉代“堕马髻”的 。除此之外,明代妇女也常用假髻作装饰 。这种假髻一般比原来的发髻要高出一半,戴时罩在真髻上,以簪绾住头发 。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富,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各种不同样式,甚至还有成品出售 。
凤冠
明代凤冠以金、银、铜等金属丝网为胎,衬以罗纱,并挂有珠宝流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的礼冠,上缀点翠凤凰、龙等装饰,龙凤嘴中常衔着珠花,下垂至肩;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等,但习惯上也称它为凤冠 。
戴凤冠的明代贵妃(明人《朱夫人像》)
明代凤冠
明代凤冠
明代女子双环发式戴貂皮头饰
【明朝服饰:明代女子的发型】
- 清朝服饰之:清代亲王补子
- 清朝服饰之:清朝武官官服补子大全
- 清朝服饰之:清代暖帽
- 清朝服饰之:清代文官官服补子大全
- 清朝服饰之:清代朝珠
- 清朝服饰之:清代蟒袍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凉帽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凤冠
- 撒拉族服饰撒拉族男女日常服饰特点
- 怒族服饰是怎么样的?怒族服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