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民俗仡佬族的丧葬有哪些习俗( 二 )


然后为老人献上雄鸡1只、小鸡3只、小猪1头等供品,巫师念祝词,做法事(即“做斋”),以示由幽灵携去阴间享用 。然后,杀雄鸡,再绕棺一周,丢鸡于门外,发丧上山安葬 。绕棺仪式上多以芦笙等乐器伴奏 。有的地区在绕棺礼毕,用松枝在屋外平地上搭一座高丈余的灵房,称之为“戛房” 。绕棺后将棺移入戛房,举行开路送魂仪式,也是由本族巫师主持 。
开路时,巫师提公鸡一只爬上屋顶,屋内人举梭镖刺穿屋顶,巫师用公鸡猛砸梭镖,致死后丢之门外 。然后,巫师端坐棺侧念诵开路祭词(亦称指路经) 。其具体内容是送魂起程,并一站一站地送亡魂到祖宗居处,与祖先相聚 。开路送魂仪式完毕,即出殡送葬 。葬后,有的地方将牛角挂长竹竿上插于坟前 。
四、葬式独特
早期不葬地面而葬于岩穴内 。岩穴一般系天然洞穴,少数为人工凿成,且多选择于水滨悬崖之上 。无岩穴处,则将棺置于岩阡上 。有的还在岩穴内垒土为坟 。近现代正安、石阡等地仡佬族仍有用岩穴葬者 。古代仡佬族还普遍以薄石板镶成石棺,置尸其中,或用厚石板砌为椁,椁内陈放木棺 。前者称为石棺坟,后者叫作石板墓 。石板墓常是数函并列,各函之间内壁有方孔相通联 。
黔北地区仡佬族至今仍盛行一种“生基”坟 。坟以厚石板镶就,外垒土成圆形,前立花草鸟类等石刻的戴帽墓碑 。因这类坟是在墓主生前修建,备死后埋葬用,故名“生基”,实际上是石板墓的发展 。埋葬的方法亦有殊异 。许多石板古墓不顺山势,而是头朝山麓,脚向山顶,与一般顺埋相反,故民间有“横苗倒仡佬”之说 。甚至有头顶天脚立地的竖埋方式 。清代中叶以后,大部份地区的墓葬渐取土葬 。垒土为坟,与汉族葬式相同 。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的丧葬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