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简介朱标怎么死的墓在哪

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 。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 (1355) 生于太平陈迪家 。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洪武元年 (1368) 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 。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 。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仍称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清朝亦称兴宗孝康皇帝标 。
早期经历
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史记载其乃高皇后马氏所出,是为明太祖的嫡长子 。但又有史学家指出朱标出生在太平陈迪家中,而当时马皇后尚在江北的和州,所以,朱标不可能是马皇后之子 。据说朱标、朱棡、朱樉均为李淑妃所生,因朱棣登基后担心自己庶出的身份得不到认同,索性将三位兄长和同胞兄弟朱橚归到马皇后名下,以期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
朱标影视形象
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市),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 。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 。1360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教育 。
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 。1367年,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临行前,元璋教导说:“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 。现在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
太子生涯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 。太祖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宗异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等,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 。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太祖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 。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作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太祖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