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问题的?古人近视怎么办( 三 )


西式的眼镜大约是在15世纪中期传进中国 。据说是在1410年,由满剌加国王朝贡而来 。但因为当时的眼镜镜片是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根本戴不起,故而常被皇帝当作宝物赐给大臣 。当时的眼镜叫“单照”,即只有一片镜片,戴起来也不太方便,用时戴,不用时就摘下 。相传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就是个大近视,平时常用单照 。清代后期,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的打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价格更加便宜的新式玻璃眼镜也大量传入中国,被更多地中国人接纳和使用 。眼镜的出现确实给视力不好的人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出于礼仪问题,明清官场上官员见上司时是不能戴眼镜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记载一个官吏因近视而怠慢了上司的故事:
“却恰好是本省抚台 。这位抚台,果然是少年科第,果然是上条陈上红了的,果然是到了山西任上,便尽情张致 。第一件说是禁烟,却自他到任之后,吃鸦片烟的人格外多些 。这天忽然高兴,出来私行察访,遇了这王伯述,当面抢白了一顿,好生没趣!且慢,这句话近乎荒唐,他两个,一个是上司,一个是下属,虽不是常常见面,然而回起公事来,见面的时候也不少,难道彼此不认得的么?谁知王伯述是个大近视的人,除了眼镜,三尺之外,便仅辨颜色的了 。官场的臭规矩,见了上司是不能戴眼镜的,所以伯述虽见过抚台,却是当面不认得 。那抚台却认得他,故意试试他的,谁知试出了这一大段好议论,心中好生着恼!一心只想参了他的功名,却寻不出他的短处来,便要吹毛求疵,也无处可求;若是轻轻放过,却又咽不下这口恶气,就和他无事生出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