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问题的?古人近视怎么办( 二 )


其实,即便古人患近视的概率不高,但由于受到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中间还是有不少的近视眼,这从一些史料和笑话中也可以看出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中有着最早的关于近视的记载:“欧阳文忠(就是欧阳修)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 。在政府数年,每进文字,亦如常人,不以为异 。贵人真自有相也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了一则因为近视失态以至于惶恐染病最后一命呜呼的事例:“孙汉公……为右司谏,以弹奏竦望,疏议刚鲠 。知制诰,掌三班 。素近视,每上殿进札子,多宿诵精熟,以合奏牍 。忽一日,飘牍委地四散,俯拾零乱倒错,合奏不同,上颇讶之 。俄而仓皇失措,坠笏于地 。有司以失仪请劾,上释而不问 。因感恙,抱病乞分务西雒 。不允,遣太医诊视,令加针灸 。公性禀素刚,对太医曰:禀父母完肤,自失护养,致生疾疹,反以针艾破之况生死有数,苟攻之不愈,吾岂甘为强死鬼耶?遂不起 。”明代亦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打油诗:“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寥寥几字,将一个老眼昏花,到处磕磕碰碰,只能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出来 。纪晓岚就“貌寝短视”,说明他貌丑而有近视 。这说明古人对近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什么应对办法 。如果近视度数深,那就要贴着书看,达到“闻墨”的境地 。
【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问题的?古人近视怎么办】可怜古人也近视 。要是现在,除非是极少极少的顽固近视,一般只要戴上两块由玻璃或树脂制成的眼镜,不管是有形的还是隐形的,都可以让近视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被解决 。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眼镜开始出现的呢?他有没有惠及到和我们时代比较接近时期的古人呢?
其实,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世界上第一付眼镜到底是由谁发明出来的 。人类可能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发现,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 。但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有人说是出自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之手;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 。不过,当时的眼镜还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拿在手上才能使用 。
也有人根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记载的“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而断定眼镜最早出现中国 。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 。这种眼镜造价不斐,因此在当时也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 。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 。这说明当时的眼镜数量极为稀少而且非常珍贵,在整体上没有发挥多少作用,而且是否是近视镜还不一定 。
眼镜发明初期,工匠们只会磨制凸透镜,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矫正近视的凹透镜才问世 。那时,人们方便眼镜戴住,采取了很多奇特的方法,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的;有的用细绳缠绕在两耳或固定脑后;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后来用绳子将其系在胸前,并逐步发展成长柄单眼镜 。
尽管眼镜的发明方便了很多视力不好的人,但因为那时镜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宝石制成,成本偏高,所以在它被发明早期并不流行,1784年,美国的大政治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 。1937年法国人发明了一种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 。1954年法国工程师发明了树脂镜片,此后,这种镜片便被广泛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