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储位乱局:刘邦更希望刘如意继承其皇位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 , 立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 , 后来刘邦发现刘盈比较懦弱 , 不适合当一国之君 。刘邦比较看好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 , 于是刘邦决定废长立幼 。但是在废立的过程中 , 精明强悍的吕后通过跪谢周昌 , 请出商山四皓等手段 , 保住了太子之位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时 , 我们就会发现 , 戚夫人是有很大可能取得胜利的 , 因为刘邦是站在戚夫人一边的 。但是戚夫人最终还是失败了 , 那么戚夫人到底败在哪里呢?她为什么会失败呢?
戚夫人的失败 , 涉及到了三个人--戚夫人、刘邦、吕后 。我们先看看戚夫人 , 她败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看戚夫人的能力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 , 戚夫人最大的能耐是在玩儿上 , 就是歌舞、吹拉弹唱这些方面 。再一个是哭 , 她没有其它的能力 , 她没有吕后的政治才干 , 她本身的能力太弱 。第二 , 势力单薄 , 戚夫人只有她自己和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 她没有形成一派势力 , 她在朝臣之中没有朋友 , 没有支持者 , 没有交往的人 。所以 , 戚夫人能力太弱 , 势单力薄 , 她要办的废立这件事情阻力又特别大 , 主观上能力弱、势力小 , 客观上阻力太大 。
我们再来看刘邦 。在戚夫人废立太子失败这个问题上 , 刘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邦的责任首先是立储过早 , 他既然没有看准 , 为什么那么早就把刘盈立为太子?当时立太子的时候 , 他才有两个儿子 , 到后来有八个儿子 , 开始只是在两个人之间选 , 后来到八个人中选 , 等到了八个人时 , 觉得立得不合适了 , 当时为什么要立那么早呢?第二 , 虑事不周 。考虑事情戚夫人可以说是个无知少女 , 但是 , 刘邦你不能说无知吧 , 50多岁了 , 老谋深算 , 难道不知道办这个事吗?他想立小的取代大的 , 结果大的不愿意 , 朝臣不愿意 , 搅得大家都不愿意 。
这很难办到的事情在没有把握之前 , 怎么敢轻易向戚夫人许愿呢?一许愿 , 一支持 , 戚夫人闹腾得更厉害 , 最后这个事办不成了 , 他一撒手而去 , 把他的爱妃和爱子撂在那儿任人宰割 , 所以说 , 刘邦负有很大的责任 。刘邦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是一把好手 , 但在处理家庭事上他确实不行 。第三 , 优柔寡断 。他开始想废 , 后来四个老先生一来 , 他又改变主意了 。刘邦是戚夫人惟一的靠山和支持者 , 他来了个单边撤军 , 戚夫人岂不就绝望了?历史上废立太子确实不容易 , 但是并非没有做成的 。我们看看刘邦开国的汉代 , 汉景帝继位以后就废了旧太子 , 立了王夫人的儿子刘彻为新太子 , 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武帝 , 如果不是废太子的话 , 汉武帝就不可能做皇帝了 。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也废太子 , 当然他废太子动静更大 , 京城打起仗来杀了人 。但是 , 不管是汉景帝也好 , 汉武帝也好 , 他们不做则已 , 做则必成 , 手腕特别强硬 。刘邦是开始要废 , 后来又软了 , 表现得十分优柔寡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