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马炎诚恳地向尚书令张华讨主意:“谁可托寄后事者?”张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这太令司马炎伤心了 。在这个世界上,他内心深处最忌惮、最讨厌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景帝司马师一直没有儿子,文帝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兄长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兄长掌握大权,他经常拍着身下的座位说:“天下是景帝的天下,我代他摄政,百年之后,这就是桃符的座位 。”
桃符,是司马攸的小名 。完全可以想像,司马炎听到父亲说这番话,心情该有多么不安、愤懑 。关于继承人问题,司马昭犹豫了好久,终于在死前半年,确定了司马炎的世子地位 。4年后,司马炎的母亲王太后病死 。她临终时,担心司马攸的命运,对司马炎说:“桃符性急,你作为兄长,要好好待他,勿忘我言 。”王太后没有看走眼 。她死后十五年,三十六岁的司马攸忧懑而死 。司马攸小兄长十二年,王太后死时,司马攸才二十二岁 。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司马攸一天天成熟,为人低调谦逊,爱读书,是西晋宗室中的贤人 。
与他相比,司马炎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儿子司马衷则是有名的白痴 。从理论上讲,司马攸继承皇位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是景帝的嗣子,而景帝是宣帝司马懿的嫡长子,按道理皇位就应该是司马攸的;即使抛开景帝不论,光说司马攸以皇弟的身份继承皇位,也是史有先例的 。太子是个白痴,国赖长君,让司马攸做皇帝才是正确的 。贾充、荀顗、荀勖、冯紞、杨骏等大臣坚持以太子为嗣,在《晋书》中,这些人无一例外地被视为奸佞 。与他们敌对的,有张华、羊琇、任恺等人,在《晋书》中,这些人大多被视为忠臣 。双方各自结为朋党,相互攻击,从朝堂之上吵到宫廷之外,设陷阱、下套子,闹得不亦乐乎!讨平吴国后,司马炎将吴主孙皓宫中的姬妾、宫女五千余人据为所有,致使洛阳后宫人数猛增到一万余人 。人太多也不好,司马炎满眼缤纷不知所从,每天坐着羊车随遇而安,羊车停在哪个美人房前,就在哪里过夜 。宫人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那几只拉车的羊身上,纷纷学习放羊人的本事,在房前插竹枝、洒盐水,吸引羊群 。就这么毫无节制的地夜夜笙歌、春宵苦短,皇帝的精神与肉体一天比一天委靡 。
太康三年,皇帝对张华说“谁可托寄后事者?”与其说是想征询张华的意见,毋宁说是想让张华表明立场 。结果张华站错了队,他就毫不留情地将其贬到幽州去了 。张华被贬走了,那朝中另外那些向着齐王的人怎么处理?荀勖一肚子坏水,他建议皇帝引蛇出洞:“陛下令齐王回封国,以此观察朝臣的反应 。”史书上说“帝以为然” 。于是,太康三年十二月甲申,皇帝下诏,让齐王司马攸回封国 。诏令一出,举朝哗然 。皇帝的叔父扶风王司马骏拄着拐杖,跑到宫里来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随后,征东大将军王浑、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纷纷上书向皇帝施加压力 。
司马炎这时应该不止感到愤怒,而且还恐惧 。扶风王司马骏是宣帝的儿子,在关中有极高的威望;征东大将军王浑是攻灭吴国的功臣,手握重兵;中护军羊琇是外戚重臣,统率京城洛阳的禁军;侍中王济、甄德是驸马 。这些人如果想搞一次政变,那实在太容易了 。这时,王济、甄德又出了昏招,分别让妻子常山公主与长广公主到宫中去哭谏 。眼泪这种武器只能打动女人心,两个公主去找皇帝哭,常山公主还是个瞎子,哭起来肯定不好看,皇帝被她们哭得烦死了,越发下定主意,要让齐王回封国养老 。当群臣与皇帝廷争面折的时候,处在暴风眼中的齐王是什么反应呢?史书说上,甲申诏令下达之后,齐王“攸不悦” 。千载之后,我们无法揣度齐王那微颦的双眉之后,隐藏着怎样的心思 。也许,他确实只是感到伤心;也许,他确实暗藏着野心,在缄默中等待众意逼迫皇帝就范 。纷纷扰扰间,太康三年接近了尾声 。瑞雪初降、天地静止,这是折梅看雪的好时节,再为些许俗事争吵未免焚琴煮鹤,收拾收拾过年吧 。
- 不求甚解的故事
- 茂陵被盗:汉朝衰弱和汉武帝茂陵被盗的神秘关系
- 姬獳是谁?历史上晋景公姬獳是怎么死的?
- 皇后贾南风父亲贾充简介西晋权臣贾充怎么死的?
- 汉光武帝为何退功臣而进文吏
- 东晋奇事:一本历史书却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 东晋恐怖的门阀势力:王导谋反皇帝无法处置
- 秦朝将领赵佗如何成为南越武帝
- 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 历史揭秘:司马炎为何立白痴儿子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