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是一项娱乐节目 。而侗族文化中的斗牛节,是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这项传统节日在侗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历史,如今,斗牛节在侗族人民的心里依旧非常的重要 。斗牛节体现出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以及对美好的愿望的追求 。
【侗族节日侗族的斗牛节有什么特点】“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 。“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 。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 。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 。
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 。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 。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 。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 。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 。“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 。“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三日,替牛“养心” 。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 。“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 。
侗族人喜欢以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每年农历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之日为斗牛节 。
在这之前,青年们吹着芦笙到外寨邀战 。在将要准备参战的牛王圈前,人们鸣锣吹笙放炮,祭祀通宵达旦 。亥日的斗牛场上人山人海,牛王营地里,旌旗环绕、戒备森严,有若古代将军布阵 。
斗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颂《斗牛词》,宣布斗牛规矩 。午时许,斗牛队伍轮流入场示威,手舞书着牛王美称的“码牌”者在前开道,敲锣鼓吹芦笙者随之,刀斧手举着金瓜斧头,寨老着古装持伞以护圣母英灵,后面的人群举着旌旗拥着牛王在炮声中入场 。
牛王头镶铁角、罩红缎,背插令旗鹤尾,几个后生牵着牛王在乐声和欢呼声中入场 。人们护着牛王绕场三圈,高呼不止,这种仪俗称“踩堂” 。
踩堂完毕,斗牛便正式开始了 。若是一方败了,姑娘们就跑去将“败将”的旌旗夺去,接着是胜利者以威武的姿态再次入场示威 。待约定的牛王都斗过,斗牛也就结束了 。
有时“败将”还会被杀掉,全寨出钱重新饲养新的“牛王” 。几天后姑娘们送还败者战旗,受到小伙子们盛情的款待,并陪着他们唱侗族大歌,临别奏笙欢送,还赠赎旗彩礼 。
相传古时候人们种稻插秧却不会移栽,这时有两头水牯牛跑到秧田里打起架来,将秧田踩坏,主人没法,只有从较密的田里移出一些秧来插满 。收获季节这块田丰收了,人们从此学会了插秧 。为纪念这一农活上的大事,人们牵来两牛相斗,从此相沿成习 。
- 侗族舞蹈侗族芦笙舞有什么特点
- 傈僳族民俗傈僳族的澡堂会是怎么发展来的
- 傈僳族服饰傈僳族女子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 傈僳族服饰傈僳族男子服饰的特点
- 傈僳族服饰傈僳族女装的头饰有什么特点
- 傈僳族历史傈僳族起源于什么时候
- 傈僳族历史傈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 傈僳族婚俗傈僳族婚姻观念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傈僳族节日傈僳族的澡塘节是什么节日
- 乾隆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的丈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