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最早现代意义上的纸是西汉的蔡伦发明的?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 。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 。商周时代,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 。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 。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当时,也有用绢帛作书写材料的,但绢帛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 。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那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
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部分学者开始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因此,黄文弼认为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早了一个半世纪 。其后是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 。在此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居延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扶风纸" 。1979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出的"马圈湾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绘有地图的麻纸"放马滩纸" 。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200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定名为蔡伦前纸--悬泉置纸 。从同时出土的纪年简牍和烽隧砖块看,遗址的上限为汉武太始三年(前94),下限至魏晋,历时400年左右 。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
这部分学者指出,除此以外,早在蔡伦以前,在史籍里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 。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 。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 。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 。汉武帝大怒 。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91年 。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 。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就是"薄小纸也"(后人称为丝棉纸) 。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 。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
综合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学者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 。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 。至和帝时,尚方令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现在学术界倾向于这一种观点,就连中学教科书也将"蔡伦发明纸"改为"蔡伦改进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