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间艺术畲族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二 )


三、刺绣
畲族刺绣又称“做花”或“绣花” 。畲族刺绣工艺源于畲族女性服饰 。明清时期,畲族妇女穿花边衫,花边一般为妇女自绣,但复杂的植物、动物图案刺绣,则由裁缝师傅完成 。畲族裁缝师傅不但要成衣,而且要精于刺绣,人们品评其手艺之高下,不但取决于其做衣的手艺,更决定于其刺绣的技艺 。
畲族刺绣艺人多为男性,但大多畲族女性都会刺绣工艺 。畲族刺绣有衣裤、肚兜、五谷包、童帽、烟袋、鞋帽、帐帘的刺绣,主要是服饰刺绣 。最常见、最突出的是妇女在自己的上衣和围裙上刺绣,上衣刺绣在领口、服斗和衩角,围裙刺绣则在裙身 。以刺绣工艺为主要特征的畲族女性衣裙,既是令人称羡的服饰艺术,又是引人注目的一大民族标志 。
畲族刺绣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广东、江西、安徽和浙江的多数畲族地区刺绣都比较简单,而浙南、闽东靠温州的畲族刺绣则十分复杂 。这大概受温州瓯绣的影响,也与该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有关 。畲族刺绣的纹样很多,最常用的是尖牙纹和蜈蚣脚纹 。植物图案有牡丹、梅、桃、荷、菊、兰、松、竹、石榴、佛手、忍冬藤(金银花)等;动物图案有龙、凤、鹿、羊、喜鹊、鳌鱼、蝙蝠、蝴蝶、鸳鸯、麒麟、狮子等;此外还有一些戏剧、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宝剑、葫芦等八仙所持的器物,以及琴、书、珠、球、如意、花瓶、山石、亭阁、龙门等 。
畲族绣品,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 。大多以红色为基调,配以黄色、绿色、白色、蓝色,有时还用金色增其华丽 。一般“做花”用五种以上的颜色,做边只用红、黄、绿三色 。色彩使用,大胆随心,不拘素材原色,富有装饰效果 。花纹主体轮廓线用白色,使整个花纹图案在黑色的绣底上,显得分外明晰醒目 。
畲族刺绣的最大特色在于,完全采用手工平绣(细绣),针法以工整的齐针(平针)为主,掺合抡针、套针、扭针、抠针、参针、长短针等,线条细密、绣面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富有质感,针脚平齐,坚牢耐磨,往往是衣服已破旧,而上面的绣品尚完好 。同时,无论是专业艺人还是普通妇女,畲族刺绣时不描画图稿,直接刺绣运针,每每以假托、转喻、谐音等手法,绣出一定寓意的画面,即所谓“花(图案)必有意,意必吉祥”,文化内涵丰富 。
四、编织
畲族编织工艺有织彩带、织土布、竹编、草编和线编 。畲族编织工艺实用性强,且具有观赏性,织彩带和竹编堪称为工艺美术品 。织彩带是畲族女性的女红,也是她们独具一格的工艺 。彩带又称“花带”、“腰带”,它们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精湛的手工艺品 。一是彩带的原料、颜色各地不一 。
福建一般为棉纱,大多为蓝、白、黑,在罗源、连江等地有大红或红灰等;浙江基本用蚕丝,有的也用棉纱,有红、绿、黄、黑、白、紫等多种颜色 。二是织彩带没有专门的织带机 。工具非常简单,用一条长约4尺宽约3寸的木板,两头横钉上用5寸长木条,做成“工”字形的木架,就是带弓 。但多数不用带弓,而用2根5寸长的小竹管,再加上约5寸长的尖刀形的光滑竹片,畲语称“耕带竹” 。三是织彩带不讲究场地,屋内屋外,只要有一个拴丝线的地方就行 。如在屋内编织,腰间扎一条丝带,把丝线的一端拴在桌档、凳脚、门钩或屋柱上,另一端“耕带竹”套入腰中的丝带,坐在凳上就可编织 。四是彩带图案丰富多彩 。主要纹样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五字带”、“铜钱帮”、“万字花”等 。
从畲族彩带的纹样,可了解畲族的文化体系,如山居,开荒耕田,主要侧重于狩猎,具有对龙、太阳的崇拜和理解水的重要性,并反映了民族的迁移和相爱的民族大团结 。此外,畲族彩带纹样的特点还在于一条带内有多种花纹单元,这在其他民族的织品中很少发现;而且有与甲骨文形和商代符号类似的纹样,包含祖先传给后代的一定信息,表达祖先的期望和嘱托,实为神奇之物 。彩带的粗细,尤其是图案的复杂状况、文字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畲族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织彩带多在劳动之余、节日期间或晚上进行,妇女和姑娘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互相传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