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两江总督被刺案疑云:到底谁是幕后主使?( 三 )


曾国藩并不起程,反在9月2日上了一道《谢调任江督恩因病请开缺摺》,向朝廷辞去两江总督的职位,并说自己健康恶化,视力衰退,要求连自己兼任的大学士也一起辞去 。
朝廷三天后答复:"两江事务殷繁,职任綦重,曾国藩老成宿望,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咸宜,现虽目疾未痊,但得该督坐镇其间,诸事自可就理,该督所请另简贤能之处,著毋庸再议 。"10月20日,慈禧太后在养心殿东间就任命一事专门召见曾国藩 。可是曾国藩却在北京养起病来了 。慈禧太后不得不在11月1日再次召见他 。见面就问,你什么时候起程去江南啊?曾国藩说,快了快了 。慈禧太后又说"马新贻办事很好" 。曾国藩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忙向慈禧点头称是 。
此时,先期回苏州的丁日昌擅自上奏,要求曾国藩迅速赴两江任 。这是因为舆论对刺马案的猜测,开始将凶嫌的矛头引到了他的头上 。两江时论说马新贻被刺,是因为督抚不和 。同治八年10月5日,太湖水师后营右哨勇丁徐有得、刘步标逛妓馆的时候与丁日昌之子、知府丁惠衡,丁日昌之侄、监生丁继祖发生争执 。苏州亲兵营补用游击薛荫榜带亲兵胡家岳、丁玉林(丁日昌族人)打了徐有得40军棍,4天后徐有得因伤死亡 。丁日昌看到子侄闲游妓馆滋事,致勇丁被责酿命,不得不上奏,自请议处 。上谕命马新贻审理此案,丁继祖投案,丁惠衡传唤未到 。据丁日昌说,丁惠衡夜里越墙逃匿,不知去向 。此案因丁惠衡拒不到案,一直拖到1870年7月6日才结案 。此案结案后40多天,马新贻被刺,此时丁惠衡仍未归案 。传闻到京,朝里也是沸沸扬扬 。不久上谕免去丁日昌江苏巡抚之职,调补张之万任江苏巡抚 。朝廷借舆论之口,行抑制藩镇之实 。丁日昌成了刺马案中落马的唯一一位湘军大将 。
11月7日,曾国藩开始南下的旅途 。12月12日才抵达江宁 。第二天上午,张之万急急忙忙交接案件,下午就匆匆跑回清江浦去了 。曾国藩也采取了拖延战术 。他在等,等素有"铁面无私"之称的刑部尚书郑敦谨的到来 。在之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曾国藩从未主持过审理案件 。
1871年1月7日(同治十年),郑敦谨入宫请训,随即装束就道,驰赴江宁 。他们徒步涉雪而行 。途中多人冻伤 。2月18日江宁时众人衣衫褴褛,不堪入目 。这一天正是大年除夕 。正月初二,雄心勃勃的郑敦谨即关门审案 。连讯14天,毫无确供 。与郑敦谨并坐正堂的曾国藩,半个月中59 一直默默地听着很少发问 。末了,他对郑敦谨淡淡地说:"将来只好仍照魁、张二公原奏之法奏结 。"
郑敦谨也不傻,马上明白这个案子是不能深究的 。他打定主意,熬审不用刑,堂威喊得震天响,装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3月19日,郑联衔上奏:"会同复审凶犯行刺缘由,请仍照原拟罪名及案内人犯按例分别定拟 。"奏折比张魁的定拟更加详细,取供、采证、行文更加缜密,但换汤不换药 。一是强调张汶详"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 。二是对张汶详量刑更加残酷,除了"按谋反大逆律问拟,拟以凌迟处死"外,又增加了一条"摘心致祭" 。这件事情实在拖得太久了,朝廷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3月26日,谕旨下达,将张汶详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处决,剜心,祭奠马新贻,又厚厚抚恤马新贻 。4月4日,曾国藩奉旨监斩,将张汶详凌迟处死,并摘心致祭 。江宁、安庆、杭州、海塘建马新贻专祠 。
此时,先期回苏州的丁日昌擅自上奏,要求曾国藩迅速赴两江任 。这是因为舆论对刺马案的猜测,开始将凶嫌的矛头引到了他的头上 。两江时论说马新贻被刺,是因为督抚不和 。同治八年10月5日,太湖水师后营右哨勇丁徐有得、刘步标逛妓馆的时候与丁日昌之子、知府丁惠衡,丁日昌之侄、监生丁继祖发生争执 。苏州亲兵营补用游击薛荫榜带亲兵胡家岳、丁玉林(丁日昌族人)打了徐有得40军棍,4天后徐有得因伤死亡 。丁日昌看到子侄闲游妓馆滋事,致勇丁被责酿命,不得不上奏,自请议处 。上谕命马新贻审理此案,丁继祖投案,丁惠衡传唤未到 。据丁日昌说,丁惠衡夜里越墙逃匿,不知去向 。此案因丁惠衡拒不到案,一直拖到1870年7月6日才结案 。此案结案后40多天,马新贻被刺,此时丁惠衡仍未归案 。传闻到京,朝里也是沸沸扬扬 。不久上谕免去丁日昌江苏巡抚之职,调补张之万任江苏巡抚 。朝廷借舆论之口,行抑制藩镇之实 。丁日昌成了刺马案中落马的唯一一位湘军大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