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两江总督被刺案疑云:到底谁是幕后主使?( 二 )


魁玉一日接到四道上谕,连连回奏"张犯刁狡异常","自知罪大恶极,所供各情一味支离",张汶详只求速死 。在魁玉主持刺马案审讯的阶段,最大的进展是对张汶详身世的调查 。张汶详是太平天国分子,曾在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名下领兵打仗,转战安徽、江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张汶详的女儿张宝珍、儿子张长幅,同居的舅嫂罗王氏等都被擒拿到案 。
一个多月时间里,案子进展很慢 。朝廷对魁玉始终没有触及杀人动机的奏折非常不满 。据参加会审张汶详的官吏陈镜题透露,张汶详供认马新贻在咸丰七年庐州失守时曾被太平军俘获 。马新贻便衣混在乱军中,与一个叫时金彪的人一起释放 。当时在座的审问官员大惊失色,书吏们都不敢下笔 。审案官员删除了当日的记录,并函文山西巡抚,将在山西的时金彪抓获,解向江南 。
就在时金彪在押解过程中,朝廷下旨,以漕运总督张之万为钦差大臣,审理刺马案 。身在河南的张之万于1870年9月25日收到吏部咨文,5天后即起身 。10月7日,张之万抵达江宁 。张之万到江宁后,时金彪也从山西解到了 。魁玉陪着张之万提讯了时金彪两次 。每次都只有布政使和按察使参与审讯 。但是这两次审讯都没有留下任何录供 。张之万是老谋深算之人 。作为空降的钦差,他清楚一个官场旋涡正在形成 。马新贻简历中最大的波折是"庐州战役" 。马部惨败,但因为巡抚、钦差等一再保荐,马新贻依然官运亨通 。江宁收复后,湘军出了大力气 。当时两江一带,遍布湘军部队;南方各省,几乎为湘军所控制 。然而朝廷平地一声雷,突然发表文官出身、功劳资历都不显著的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官场还有传闻,说马新贻之前任闽浙总督,进京陛见请训期间,曾经被慈禧太后单独召见密谈 。宫中盛传,马从养心殿出来时,大汗淋漓,朝服浸湿,惊恐万状 。刺马案审讯至今,张之万不得不思考如何评价马新贻的问题了 。马新贻背后的官场关系网、朝廷与马的关系、两江地区复杂的军政形势,都预示着刺马案的深不可测 。

之后有人催促加快审讯进度时,张之万不软不硬地说:"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 。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从10月初到12月初的两个月时间里,张之万只是和魁玉联衔上奏,质讯中军副将喻吉三,以及武巡捕候补都司叶化龙等,要求追究防护失职之责 。朝廷在12月9日、12日、18日连下三道谕旨,严加训斥张魁二人 。时已入冬,三个月前就出任 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还是没有到江宁来 。
张之万、魁玉二人熬不过,在12月12日抛出了《审明谋杀制使匪犯,情节较重,请比照大逆向拟,并将在案人犯分别定拟罪名摺》说:"凶犯张汶详曾从发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 。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 。适在逃海盗龙启等复指使张汶详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恨,张汶详被激允许 。该犯旋至新市镇私开小押,适当马新贻出示禁止之时,遂本利俱亏 。迫念前仇,杀机愈决 。同治七、八等年,屡至杭州、江宁,欲乘机行刺,未能下手 。1870年8月22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张之万、魁玉的奏折既无确凿证据,又无供词,最后用"尚属可信"四字结案,敷衍之意明显 。朝廷批示"不足以成信",并宣布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作为钦差大臣携随员赴江宁复审,撤换张之万 。张之万大败而归 。
湘军领袖曾国藩在干什么呢?8月21日,马新贻遇刺的前一天,江苏巡抚丁日昌自江苏急匆匆地赶到天津直隶督署,与曾国藩密谈良久 。案发,丁日昌与曾国藩日日密谈,夜夜磋商 。30日上午,曾国藩接到上谕调他返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感到愕然,急召丁日昌、幕府多人密商 。魁玉、布政使梅启照、候补道孙衣言等给他频频来函 。曾国藩密切关注江宁的一举一动 。丁日昌更是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江宁案审理的消息 。回任两江总督,对曾国藩来说有种难以言语的感觉 。曾国藩刚处理了天津教案,受到中外抨击,列强嫌他惩处不力,国人骂他"残民媚外" 。回任两江,利在可以使自己脱身天津泥潭 。但当初曾国藩正是因为势力遍布南方各省,功劳卓著,人才济济,引起了朝廷的猜忌 。所以不得不离开南方老巢,来紧挨着北京的天津任职的 。成为镇压太平天国首席功臣之后,"功高镇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 。朝廷在收复江宁后即裁撤湘军,空降马担任两江总督 。马死后,朝廷让保持低姿态的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实质上是出于两江地区军政复杂,需要曾国藩这个实力派首领去控制乱局的考虑 。这并不是信任,而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