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特意安排: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二 )


■罗贯中将“认干爹”的习俗提前到三国
“义父子”这一习俗经过“胡人”引进后,在汉人中也逐渐兴起 。明代,“义父子”风俗盛行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时“多蓄义子”(《明史》),达二十多人 。著名的沐英、李文忠、平安都是他的义子 。明武宗也收了大量义子,包括太监钱宁、江彬等 。嘉靖时,权臣严嵩“募朝士为干儿义子至三十余辈 。此辈实衣冠之盗,而皆为之爪牙,助其虐焰”(《明史》) 。明末名将李定国、孙可望等也是张献忠的养子 。这一习俗很快也走向民间,成了中国各地百姓的重要习俗,很多江湖人物更是乐此不疲 。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三国,一切就豁然开朗了:汉人本来没有认“义父子”的习惯,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胡人”大量进入中原地区,也是因为乱世下的相互利用,这一习俗逐渐为汉人接受 。而董卓与吕布很可能就是比较早的接受者 。宋明以后,“拜干亲”、“认干爹”成了市井民间普遍接受的习俗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将这一习俗提前在三国世俗化,不仅给吕布多安排了一个义父,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与董卓的父子关系 。为了增强故事性,甚至将本来就是关羽亲儿子的关平写成了义子 。
另外,刘关张三结义,也是罗贯中的创造,跟认义父一样,异姓兄弟结拜在当时也远未成为社会习俗 。这一切,都是罗贯中对真实历史的颠覆,搁到现在,罗贯中肯定要被网友拍砖,大骂他“恶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