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 。演习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凭此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 。20分钟后,这个士兵已自行归队,但日军大队长仍下达命令,攻击宛平城 。此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50分……
这是“卢沟桥事变”的开端,随后这一事件演化成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
76年后,我们重新回看这段历史,价值何在?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般史论的重点,在于研究这一“偶发事件”为何演变成中日两国全面的长时间的战争状态 。以“事件”之因,来探求战争之果,如此短促的逻辑结构——显微镜般的考察,事件“事实”越清晰,其在历史进程里的意义却可能越模糊 。“卢沟桥事变”,何尝不是一系列前因之结果,作为一种转折性的因素,它又导致一系列的后果 。如此,才是正当的历史观 。因而,时至今日,当我们有条件以相对丰富的史实为基础,可以拉开足够长的时间与足够大的空间,在中国自身现代化过程与全球性格局的互动关系里,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价值,我们的结论,当然不同 。
领导以北伐为标志的国民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需要解决两大结构性矛盾:对内求国家统一,对外求民族平等——这实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家性难题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的选择是:对内继续消灭反侧,对外暂时忍耐待时 。亦即“先安内,后攘外” 。这一道路,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的评论是:“在步骤上亦自言之成理,岂奈为势所不许可 。”
所谓“势所不许可”,以中日两国关系观察,“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失去东三省,按“后见之明”的研究者的历史复盘:日本执政当局亦有文官集团与军人集团之别,当时国民政府虽无能力全面对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当局,遂使军人集团气焰日彰 。其结果,军人集团一路狂飙,演进至“卢沟桥事变”之时,完全控制日本政局 。其扩张之心侵略之行,再无国内的制衡之力 。内外之间,略有闪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难以收拾 。
“九一八事变”,以及东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国现代化转型之艰难 。如果说晚清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亦即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国家,其特殊之处,按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所论:近代中国一切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现代化转型之际,中国与现代化先发国家——“中国/列强(帝国主义)”的矛盾,才是我们理解晚清以及民国,甚至当代中国核心性与结构性矛盾之一 。自鸦片战争开始,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海战,无不是传统中国“忍无可忍”之下被动而仓促的应战 。也差不多无有例外,每次对抗外侮,都伴随着国内政治格局的动荡 。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内(对抗太平天国)外两场战争,由此导致的国内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战,结果显现:“李合肥一人对一国 。”(梁启超语)中国内部的糜烂,已无能力以一国之力应对外侮 。这当然悲哀,却是事实,亦是传统中国结构性矛盾之必然 。
【卢沟桥事变的意义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价值】对抗外侮,已无动员并组织一国之能力,清亡,没有意外 。1911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强压迫下,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便是当政者历史性的挑战 。
北伐的成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十年民国,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稍有现代化气象 。这是最近被广泛注意的所谓“民国范” 。但是,我们稍稍认真观察一下当时中国整体性格局,情绪将截然相反——1928年,甘肃回教的马家军,反抗冯玉祥,双方肆行屠杀,汉人、回民死伤20万人;1930年,冯玉祥反蒋失败,退出西北,甘肃、宁夏、青海成为回教军人的天下;1934年,拥兵3万、反复无常的孙殿英自察哈尔经绥远进攻宁夏,回军拒之于前……西北中国,并无宁日 。而东南沿海,1932年,广东有陈济棠与粤海舰队之战,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据有胶东的师长刘珍年之战 。西南地区,军阀割据的四川,刘文辉、刘湘、邓锡侯与田颂尧,民国以来,大小战争多达480余次 。
- 吃石榴籽肚子疼怎么回事 石榴籽吃了会得结石吗
- 九一八事件背后的原因:因内阁软弱无力干涉军队
- 古人也爱错别字:历史上五大最著名错别字的故事
- 戊戌六君子的后事是谁料理的?
- 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宦官和太监的区别
- 陆游的妻子是谁?陆游与表妹唐婉的故事
- 诡异的贞观十三年怎么什么事儿都往一起凑
- 如饮醇醪是什么意思?成语如饮醇醪的故事
- 《赵氏孤儿案》评价两极故事丰满vs假大空台词
- 狗尾续貂是什么意思?成语狗尾续貂的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