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且看唐朝货币的变迁史( 三 )


唐朝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 政治腐败 , 藩镇继起 , 安禄山率先反叛 , 其部将史思明很快占据了河北十三郡 。唐明皇从笙歌艳舞中惊醒 , 丧魂失魄 , 仓惶出逃 , 急急如丧家之犬 。公元789年 , 叛将史思明占领魏州称“燕王”(另一头目安禄山被其子杀死) , 铸“得壹元宝” , 第二年又据洛阳 , 称燕国 , 自称“大燕皇帝” , 建元“顺天” , 遂罢“得壹元宝”而铸行“顺天元宝” 。得壹元宝在很短的时间内铸而又废 , 这可能与晋武帝司马炎的问卜的故事有关 。晋武帝登基时 , 曾求告上苍 , 以卜世数 , 结果不想简策上的数字竟是“一”字 , 意味着晋王朝只能一世而终 。这时司马炎吓得浑身发抖 , 朝臣们面面相觑 , 只有大臣裴楷引经据典从容地说道 , 臣闻老子曰“天得一以清 , 地得一以宁 , 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他的这席话使司马炎和噤若寒蝉的群臣们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 顿时转忧为喜 。但是裴楷的能言善辩毕竟掩饰不了严峻的事实 , 其时司马家王朝已危机四伏 , 险象环生了 。到了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手里 , 八王作乱 , 国家倾覆灭亡危在旦夕了 。史思明想当“始皇帝” , 得一是为天下专 , 盼望着父传子 , 子而孙 , 子子孙孙 , 相传万代 。但是他对“一”字也心有疑虑 , 故在铸钱时把“一”故意写成“壹” 。后来他占领了洛阳后 , 踌躇满志 , 以为天下非他莫属 , 但他还是不敢草率行事 , 借着改元 , 把“得壹”钱废掉 , 改铸顺天钱了 , 以附顺于天意之意 。但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 “顺天”不顺 , “安史之乱”不久即被平息了 , “得壹”、“顺天”这对伪政权的钱已就悄然地退出了舞台 , 成了历史的陈迹 。得壹钱铜色较红 , 制作精整 , 钱文为隶书 , 钱背多见月纹 , 而顺天钱形制同得壹钱 , 但钱体略重 。顺天钱铸造仅一年有余 , 而得壹钱时间更短 , 因此所出甚少 , 故有“顺天易得 , 得壹难求”的说法 。
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 , 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 , 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 。乾元重宝钱径2.7厘米 , 重5.97克 , 钱文隶书 , 顺读 , 书法精妙 , 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 。政府于乾元二年铸行乾元重宝重轮钱 , 钱背面外廓双层 , 故叫 “重轮钱” , 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文 。重轮钱钱径3.5厘米 , 钱文隶书 , 顺读 。这两种“重宝”在发行中不断减值 ,  乾元重宝重轮钱流通至第二年 , 改为一当三十 , 开元通宝小平钱与当十钱皆以一当十 , 后再改与乾元重宝重轮大钱都以一当三 , 直至一当一行使 。另一方面 , 在货币不断减值的情况下 , 物价却不断抬高 , 一斗米涨至七千文 , 以至于饿死的人相枕于道 。到肃宗死后代宗继位时 , 便下令停铸大钱 , 独行开元通宝小钱
唐代宗大历年间似曾铸有“大历元宝”钱 , 史书未有明文记载 , 但传世有实物 。此钱径2.3厘米 , 钱文隶书旋读 , 为小平钱 , 背无文 。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 , 史书曾有铸钱记载 , 但也未记载是什么钱 , 料应仍为开元通宝;此外传世有“建中通宝”钱 , 钱径2.1厘米 , 重1.8-2克 , 钱文隶书 , 旋读 , 光背无文 。这两种钱铸造较粗糙 , 在新疆等地发现较多 , 而内地倒较少见 , 在1992年新疆库车(唐代称安西)附近曾出土过大量的建中开元及乾元钱等 。这些钱铜质具有新疆当地所产之铜的特点 , 并非中原所产的铜 , 故应是唐时所设安西都护府时驻扎在此的守军自铸的钱币 。德宗时恢复通货紧缩政策 , 减少钱监 , 停止铸钱 , 市场中通货经常不足 , 因而物价无力 , 钱币的购买力颇高 , 此后各帝王莫不谨守此法 , 不敢踰越 , 直至唐武宗继位 , 毁佛铸钱 , 铸行背记铸地名的开元通宝 , 称为“会昌开元” 。佛教从东汉初传入我国后 , 迅速被当时的中国社会接受了 , 轻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漫长的历史岁月的传播 , 到了唐代已极为兴盛 。那时是佛教繁兴 , 寺院林立 , 人们以当尼姑、和尚为荣 , 连皇帝都要过几天的寺庙生活 , 以表示超凡脱俗从而得到佛祖的超度 。那时 , 寺庙的规模很大 , 不但规模大 , 而且里面的铜像也极多 。据《旧唐书·王缙传》载;“五台山有金阁寺 , 铸铜为瓦 , 涂金于上 , 照耀山谷 , 计钱巨亿 。”仅一座寺庙就耗资巨亿 , 全国的寺庙佛像用掉的铜就要以数十万吨计了 。国家的铜源都被放进寺院 , 成为寺院财产了 , 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等经济生活 。到了唐武宗李炎时 , 无铜铸钱的局面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李炎此人从小就不信佛 , 甚至说:“穷吾天下 , 佛也 。”一个毁佛铸钱的构思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 。